記者從桂林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目前,桂林園林植物園全民健身體育公園建設項目已建成。該項目分為體育場地1和體育場地2兩個分區,其中,體育場地2(包括健身廣場、輪滑場)已全面投入使用;體育場地1的各個場地和各項設施設備正在測試中,相關工作全部完成后將正式向市民、游客開放。
1月20日,記者來到桂林園林植物園,體育場地1仍用圍欄圍著,尚未開放。進入內部,一條藍色健身道路立即映入眼簾。記者走在道路上,感覺路面有些彈性,似乎比普通的混凝土要軟一些。“這條健身道路長1606米,面積約3500平方米,環繞整個體育場地1,路面鋪設的是透水混凝土,面層為塑膠顆粒,不僅方便雨水滲透,市民鍛煉時也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孩子們玩耍時也更安全。”桂林園林植物園工程科科長蔣琳說。
據介紹,體育場地1新建有風雨球場1個、網球場4個、羽毛球場4個(氣排球場)、乒乓球場1個、籃球場2個、門球場1個及五人制足球場4個,新建配套建筑1969平方米,包含長廊與體育器材用房、服務管理用房、更衣室及公廁等。此外,在健身道路與各球場之間的連接空隙處,還建設有雨水花園。
“整個體育公園項目都是結合海綿城市理念設計的,在雨季時,雨水花園可更好地搜集雨水,減少內澇發生。”蔣琳說,風雨球場目前設有1個籃球場和2個羽毛球場,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變換為其他球場;場地上方安裝有電動推拉伸縮棚,打開后可遮蓋整個場地,即使下雨天市民也能照常運動;場地中還安裝有照明設備,可滿足市民夜間運動的需求。另外,在有需要時,4個五人制足球場也可合并成為1個標準的足球場。
隨后,記者來到體育場地2,看到在健身廣場上有市民正在跳廣場舞或健身操,有的市民坐在石凳或樹池坐凳上聊天。市民李香琴住在象山區彩虹小區,這幾年來,她幾乎每天上午都要與姐妹們來公園里跳健身操。她說:“原來這里的地面坑坑洼洼的,跳操時容易崴腳。健身廣場建成后,路面平整又美觀,大家跳操時更開心了。感謝政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休閑場地。”
蔣琳介紹,健身廣場面積約2000平方米,利用原有林蔭空間升級改造建成。以前的地面為水泥地,現在則采用透水磚和透水混凝土鋪裝。過段時間,廣場內還會引入一些智能健身器材。
在輪滑場上,一家輪滑俱樂部的教練陽玉龍正帶著28名輪滑隊員在訓練。他說:“原來孩子們都是在室內輪滑場訓練。這個輪滑場周圍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孩子們的訓練效果更佳。過段時間,我們將組織隊員到貴州參加比賽。”
蔣琳說:“新建的輪滑場面積約1300平方米,此前為一片草坪,雖然平時也有市民在上面休憩,但不方便運動。輪滑場建成后,讓喜歡輪滑運動的市民有了練習場地。”
桂林園林植物園管理處主任陽明慶介紹,公園占地面積47.9公頃,是集科研、科普、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建設體育公園項目是公園響應國家、自治區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有關部署,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進行“公園+”的一次嘗試。
“體育公園項目用地總面積78054平方米,2024年8月20日完成項目招標,當年9月全面開工建設,目前已基本建成。項目建設速度非常快。”陽明慶說,復合體育功能的城市公園可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將體育運動與綠色空間完美結合,體現綠色康養、生態環保的理念,可更好地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項目的建成還將大大提升公園體育活動服務能力。今后,我市各有關單位可以在體育公園開展各類體育競賽活動。
“建設體育公園項目是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改善市民生活品質,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市林業和園林局規劃建設科科長李騰釗說,桂林園林植物園全民健身體育公園是全域友好型體育公園,各年齡層的運動愛好者都能在這里盡興運動。除了常見的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等,因為不少老年人喜歡打門球,所以體育公園內還專門建了門球場,而輪滑場、健身廣場也讓孩子們有了去處。
李騰釗表示,桂林市公園數量眾多,資源得天獨厚。其中,桂林園林植物園是主城區陸地面積最大的公園。因此,林園部門按照“公園+體育”的模式,結合該公園的良好條件,建設了體育公園項目,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公園功能,擴大了公園內涵,可更好地服務市民,增強群眾游園的體驗感。今后,林園部門還將結合各公園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更多“公園+”探索。在不破壞公園原有結構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公園也可以增加體育設施,或是引進圖書館、咖啡店、書吧、露營基地等多種場景,讓公園功能更加豐富,并打造更多的開放共享場景、詩意生活場景及多元賦能場景,滿足市民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