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年關將至,靈川縣靈田鎮長崗嶺村村民們歡聚一堂磨豆腐、做無嘴圓子,為即將到來的蛇年春節增添一份喜慶的氛圍。
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制作非遺無嘴圓子。通訊員 陽海翔 攝
老人在包無嘴圓子。通訊員 陽海翔 攝
清晨,伴隨著裊裊炊煙升起,寧靜的鄉村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磨豆、煮漿、點鹵、壓模......一道道程序有條不紊,濃濃豆香充斥著整個房屋,大家分工協作,為制作新年的第一批無嘴圓子做足準備。
在當地,家家戶戶都有做無嘴圓子的習俗,不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家有喜事,無嘴圓子都是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傳統美食,可謂是“無圓不成席”。
制作無嘴圓子,需要用到豆腐、五花肉、木耳、香菇、馬蹄等食材。首先要將五花肉、木耳、香菇、馬蹄等配菜洗凈剁碎作為內餡備用,再把一塊塊新鮮豆腐用紗布包裹碾碎,適當地擠掉里面的一些水分,用作圓子的外皮,這樣制作無嘴圓子的材料便準備齊全了。
無嘴圓子不同于尋常的豆腐釀,它的特色之處在于“無嘴”。制作無嘴圓子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包圓子的手法。取部分豆腐碎鋪平在手心,包上餡料,由里到外小心翼翼地揉搓,直至將肉餡全部包裹進豆腐里,這一步動作輕了難成形,重了又易碎,整個過程極其考驗制作者的耐心和技術。
“成形后的圓子從外面看不出一點包裹的痕跡,象征著圓滿,便是無嘴圓子名字的由來�!膘`田鎮長崗嶺村村民莫秀林說。
“做這個無嘴圓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將成形的圓子不斷地來回揉搓,這樣煮起來就不容易散,吃起來口感也很好�!膘`田鎮長崗嶺村村民吳春梅說。
老人和小朋友一起包非遺無嘴圓子。通訊員 陽海翔 攝
揉搓成形的無嘴圓子還需放進油鍋里炸,才算制作完成。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諸多講究。需嚴格把控油溫和油炸時間,一般是將油鍋預熱至六成熱,再將無嘴圓子放入,油炸五分鐘左右,待圓子逐漸膨脹,色澤也由原本的溫潤潔白轉變為誘人的金黃,散發出陣陣香氣,便可大功告成了。剛出鍋的無嘴圓子,金黃酥脆的表皮口感極佳,里面的肉餡汁水充盈。
村民在非遺炸制無嘴圓子。通訊員 陽海翔 攝
據介紹,過去因為物資匱乏,村民制作無嘴圓子多為扁平形狀。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無嘴圓子的制作食材更加豐盛,形狀也更為飽滿,寓意“生活富足興旺”,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炸制好的無嘴圓子酥香多汁,是幸福的味道�!膘`田鎮長崗嶺村村民吳春梅和村民們圍坐一堂,品嘗著這道象征著團圓的美味佳肴,每一口都溢滿團圓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