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截圖。
立冬之際,陽光下的北部灣宛如一顆鑲嵌在蔚藍大海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
走在位于北部灣畔的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4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繁忙運營,晝夜不息;恒逸、華誼、中石油等10個在建百億級工業項目加速推進,熱氣騰騰;創設運營特色“雙循環”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深化海鐵聯運一體化運營改革等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欽州港片區,是面向東盟開放合作最前沿的平臺,更是推動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基地。
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不斷落地,數以萬計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群眾涌入欽州港片區,如石榴籽般緊緊相擁,合力推動項目建設日新月異。
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12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安裝現場。王芳/攝
11月6日,在總投資340億元的廣西恒逸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管廊交錯、塔罐高聳,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一批新到的儲罐、換熱器等材料正在卸貨,來自甘肅張掖的倉管工程師桑玉超組織人員認真核對驗收、清點入庫。
“現在是各個單體裝置及管道安裝的高峰期,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桑玉超說,倉管中心35名工作人員來自廣西、湖南、河南等地,大家不怕苦不怕累,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推動項目按計劃完成一個個建設節點,助力工程建設從設備安裝階段逐步轉入調試運營。
“我大學一畢業就來這里,參與了項目化驗室籌建工作,正轉入原輔料及產品的分析化驗階段。”來自云南大理的龔怡,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白族姑娘,也是數萬自貿區建設者中的一員。從化驗室建設到運營的全程參與,讓她成就感滿滿,而與來自天南地北的同事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則令她歸屬感滿滿。10月17日,公司舉行建企50周年文藝匯演,龔怡和同事表演的民族舞《邊疆》,贏得掌聲陣陣,營造了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
社區舉辦文藝演出,圖為民族大合唱《紫荊花盛開》。
隨著國投電廠、中石油、華誼新材料、中偉新材料等企業的入駐,欽州港片區匯聚了來自上海、山東、湖南等地的大量職工。各族群眾,從祖國各地奔赴而來,或多或少存在飲食文化、生活習慣不同等問題,如何解決?
為了讓大家盡快適應在欽州港片區的工作生活,該片區以金窩社區為示范,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社區工作的各個環節,著力打造治理有效、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特色社區,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
“社區時常組織由各族居民組成的樓棟長、居民代表、樓道管家等登門拜訪,與熱情好客的各族群眾認親戚、交朋友,拉近彼此距離,引導其早日適應新環境。”金窩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劉喜說,該社區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公約、居民守則,融入社區環境建設,編印服務手冊,讓各族群眾“來到欽州市就是欽州人”。
金窩社區舉辦培訓活動,讓社區居民更好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金窩社區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約4500名企業職工,還有來自大化瑤族自治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223戶1035人。
作為2019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姚登康一家如今已在欽州港片區金窩社區落地生根。“我和妻子經營一家餐飲店,大女兒考上了欽州本地的事業編制,兒子在欽州港的公司任職,小女兒也考上了大學。”姚登康一家在欽州港片區創業、就業、就學,享受著幸福家園新生活。
自2019年設立以來,欽州港片區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時代精神,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建設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向海經濟聚焦區、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區和廣西向海發展的排頭兵,有力助推西南民族地區開放發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批批企業落地生根,一個個項目建成投產,展現了欽州港片區向海圖強的發展軌跡,也組成了片區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圖景。
如今,在共建自貿區的浪潮中,各族群眾跨越山海而來,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一起奔赴富裕之路,共享一片幸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