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驚蟄,春雷乍動,萬物盎然。我們怎樣才能讓身體跟春天一起蘇醒過來?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陳舒介紹了幾個小竅門。
保健上,春季為陽氣生發、肝氣旺盛的時節,容易導致肝氣郁結或肝火上炎,出現頭暈、頭痛、情緒波動等問題,多動的孩子需尤為注意。同時,這個時節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也可能導致皮膚干燥瘙癢或過敏,引發關節疼痛或風濕性疾病。
鍛煉方面,春天養陽的好方法,可以“披發緩行,廣步于庭”,也就是不要睡懶覺,可以多去戶外走走,踏踏青。
春三月,飲食上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的食物為主。可多吃芳香之品,如菠菜、蔥、姜、大蒜、花生等;應少酸多甘,如多吃大棗、山藥、大米、小米、胡蘿卜等,少吃醋、山楂等,以補益脾胃之氣;過于寒冷的食物則會損害體內的少陽相火,不利體內氣機升降,冷飲、寒涼水果等少吃。此外,肥甘厚味之品如肥肉、動物內臟、粽子也盡量少食,以免脾胃濕困易產生胃脹、反酸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