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隆安縣城廂鎮震東安置區就業服務站站長梁佳開始忙碌起來,她早早來到辦公室,認真梳理復工復產之后各大企業的用工需求,精準匹配給即將返崗的社區群眾。
震東安置區是規模較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之一,安置人數達2.4萬人。“如何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們社區干部一直牽掛著。大家盼好日子,我不能掉鏈子,居民有需求,一定要響應。”梁佳說。
居民群眾在“小梁送工”零工市場等待送工。受訪者供圖
2020年,為了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梁佳發起成立了“小梁送工”志愿服務隊,創新性地開啟“集中送工”就業服務模式。以一心為民的熱忱和清正廉潔的操守,梁佳先后榮獲廣西促進就業先進個人、廣西勤廉先進個人等榮譽。
“怎么才能精準了解搬遷群眾的就業想法?怎么跟企業高效對接用工需求?送工過程中怎么保證大家的安全?”梁佳回憶起“小梁送工”的創建初期面對的一系列問題,感慨萬千。
她帶領團隊深入社區,挨家挨戶進行就業情況摸底調查,確保每一個有就業需求的居民都能被納入服務范圍。她還積極與企業、農業基地對接,確保招工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梁佳(左一)與居民群眾一起在基地務工。受訪者供圖
找工作就找“小梁送工”。如今,該模式服務范圍已輻射到隆安及周邊縣域的500多家企業和農業基地,累計送工達15.8萬人次,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居民群眾上車前往基地務工。受訪者供圖
針對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就業的勞動力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勞動力,梁佳牽頭提出在安置區設立“新時代勵志幫扶車間”“夕陽紅幸福工坊”“解憂超市”等32個就業點,通過“幫扶車間加工點+家庭分散加工”等形式,就地提供崗位1000多個。同時,開發衛生保潔員、文明引導員、市政協理員等公益性崗位,吸納弱勞動力就業約500人。
這些年,梁佳一心撲在服務居民的事業上,在與企業和項目對接過程中,面對各種利益和誘惑,她堅決不拿群眾和企業的“一針一線”。她常說:“作為共產黨員,必須常懷律己之心、保持清正廉潔。”
“想做什么工,我幫你聯系。”“明天去那桐做工,一起去嗎?”……在梁佳的關心和幫助下,社區居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相處氛圍融洽。震東社區里,居民們每日組隊返崗上班的身影,已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