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安縣以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打造區、市兩級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作為黨員教育工作新起點,通過建實紅色陣地、開發課程教材、講好紅色故事,精心打造黨員教育培訓套餐,沉浸式黨課、精品黨課、主題黨課示范效應日漸增強,黨員教育質效明顯提高。
一、加強統籌管理,建實紅色陣地
成立興安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對本地紅色資源進行統籌管理,紅色力量疊加。一是黨員教育示范基地提檔升級。投資5600萬元,對紀念碑園內的基礎設施進行修繕,采用多種先進展陳手段對紀念館內的展陳進行升級,系統全面再現了湘江戰役的全過程。二是增設線上講解。圍繞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陳列開發VR全景虛擬展覽,開設抖音號“興安紅色記憶”、微信公眾號“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建立網上展館,開設“全景碑園”、“全景展館”、“線上精品講解”,截至目前,訪問量13.8萬人次。三是做好紅色遺址遺存保護和利用,打造紅色教育精品線路。對光華鋪戰壕、掩體、彈坑、紅軍殉難處,金石文甲洞紅軍烈士墓、溶江的大風坳紅軍烈士墓、紅軍長征湘桂古道(興安段)等24處紅色遺址遺存進行修復,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安段“一廊一園”一期項目建設。依托界首紅軍堂、光華鋪、界首渡口、華江千家寺紅軍標語樓、華江同仁小紅軍墓、老山界等革命遺址,打造4條“重走長征路”經典線路,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中,400多萬黨員群眾打卡興安“紅色教育基地”。
二、賡續紅色血脈,開發課程教材
一是打造特色黨課。在市黨員教育中心支持和指導下,圍繞湘江戰役打造了《湘江1934·渡江前夕》主題沉浸式黨課、拍攝了微黨課《湘潮涌動 致敬英雄》,組織兩名耄耋老兵和十六名小學生參加紅色歌曲《記住你》童聲版MV的拍攝。黨教工作人員通過學習觀摩拍攝和制作,提升了教材開發制作水平。二是開發精品專題課程。打造以“理論講授、現場教學、體驗教學”三種教學模式為主的黨性教育精品課程《保衛界首·突破湘江》,課程入選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第二批廣西干部教育培訓好課程推薦目錄;在紀念碑園內推出紅色話劇《湘江1934》,演出110場次,觀看黨員群眾1.3萬人次。三是編纂本土紅色書籍。整合縣委黨校、紅色研究會、縣志辦、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等力量,通過重走革命遺址、尋訪紅軍后人、查閱歷史文獻等方式,編撰《湘江戰役》《征服老山界》《紅軍過華江》《紅軍長征過湘江》和《中央縱隊過興安》系列叢書等紅色教材,納入縣級黨性教育必修課程。
三、講好紅色故事,豐富教育活動
一是拓寬紅色講師隊伍,講好紅色故事。邀請紅軍后代現身講,2021年3月在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舉辦紅三十四師英烈事跡宣講報告會,特別從福建閩西邀請了44位紅三十四師英烈后人代表,來到興安給大家講述紅三十四師英烈們忠誠信仰、毅然“逆行”、誓死保衛黨中央的故事;舉辦“講好黨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大賽,全縣八大口、各鄉鎮、各學校脫穎而出的6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烈士紀念碑園講解員參加桂林紅色故事大賽榮獲特等獎。舉辦湘江戰役講解員培訓班,培育一支80人的紅領巾講解員隊伍,建立兩所紅軍小學,做好長征精神解讀和傳承。二是組建宣講團流動講。通過組織紅色講解員參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團,將賡續紅色精神融入興安縣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報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等重要理論學習報告會,并深入學校、企業、田間地頭,為廣大黨員群眾流動講,2021年,開展理論學習宣講報告會350余場,聽課3萬余人次,有效擴大紅色教育覆蓋面。三是線上線下開設紅色課堂。不定期精選紅色教育片上傳到本地黨教平臺,組織各級黨組織開展集中教育學習;利用黨員遠程教育平臺,通過視頻會議形式開展黨員學黨史“湘江戰役”專題黨課活動,設121個會場,3800余名黨員同時在線學習。近年來,基地在黨史學習教育、“打卡紅色教育基地”活動、《紅色傳奇》進校園、進農村、進單位以及將“紅色傳奇”進行到底系列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實現紅色教育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