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20日電 題:上海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啟民意“直通車”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
“架起彩虹橋,開啟直通車”——在上海,居民這樣理解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功能和作用。
走進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彩虹橋”醒目出現在墻上的漫畫里:一頭是虹橋街道,一頭是全國人大。
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介紹,虹橋街道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成立于2015年7月。“高大上”的立法工作在這里并不“神秘”,普通老百姓的意見也能推動法條的確立。
“我們普通居民,很有參與感,也感到國家的法治體系是在不斷成熟的、與時俱進的。”卞小林是虹橋街道居民,也是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信息員。在他印象中,意見征詢會總是各抒己見,從街道居民到專業律師,從物業從業人員到基層法官,來自各個崗位的信息員圍坐在一起參與討論,提交建議。
胡煜昂說,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通過事前廣泛動員、深入普及相關法律知識,事中搭起平臺、讓基層意見充分匯集,事后及時反饋,形成民主決策全鏈條、全流程的閉環。
截至目前,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完成了55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征詢工作,歸納整理各類建議1000余條,其中有72條被采納。
“基層立法聯系點在暢通民意表達的‘最后一公里’上,有基層、立法、聯通屬性。”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說。在上海,“直通車”還有更多“班次”,總計25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已實現在上海16個區的全覆蓋,在“神經末梢”為制度供給增添力量。
在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一塊互動大屏幕上滾動顯示多種信息。這塊屏幕連著街道創設的“立法直通車”小程序,可以展示法律法規,實現線上立法征詢,并收集居民通過微信小程序提出的建議。“我們希望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手段,讓更多的人來關注,讓越來越多的人發表意見和建議。”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許春輝說。
基層立法聯系點的能量不僅在于廣泛收集民意,還在于能進行雙向“轉化”——既把法律專業術語轉換成老百姓的語言,又把聽到的百姓心聲轉化成“法言法語”。這背后,專業力量不可或缺。
2020年4月,嘉定工業區管委會成為第二批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成立的同時,嘉定工業區廣泛招募法律志愿者,招募通知僅發布2天,就有40個志愿者報名,幾乎涵蓋嘉定工業區所有律師事務所。
“基層立法聯系點傳播法言法語、法治思維,使其融入百姓生活。”嘉定工業區管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法律咨詢專家、律宏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黃冬艷說。
立法領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也在激發基層治理熱情。在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寸土寸金的新天地商圈里,有一個“淮海家”,既是黨群服務站,又是基層立法信息采集點——淮海中路街道是黃浦區人大常委會首批試點設立的10個區級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自成立至今,已在民宿管理、養老服務等民生領域收集了不少“金點子”。
在上海,這樣的“毛細血管”遍布基層,讓老百姓從立法前民意征詢到立法后實施、評估,都能全過程參與。
據悉,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的設置已實現街道、市民中心、企業、行業協會等各層級單位分布,這使得基層立法聯系點具有聯通性、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