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2日電 題:“法治”“共治”雙輪驅動,看上海這個小區如何打通“生命通道”
新華社記者周琳
5月1日,上海徐匯明園小安橋黨總支書記陳俊峭和其他社工、志愿者入戶開啟了新一輪的消防相關檢查和宣傳。這天,是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的第一天,一行人將在樓道違規充電的電動車一一搬離,又將樓道堆物清理至可回收庫房。
此次的志愿者隊伍中,17歲的高中生周啟騁顯得并不稚嫩。他熟練地逐個檢查樓道內的消防設備和消防記錄,同時查看消防器材是否有遮擋、是否完好,平時檢查記錄是否有專人負責。和周啟騁一起參與的,還有好幾位20歲出頭的大學生,正幫忙清除雜物,顯然也并非參與社區共治的“新手”。
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個充塞著100多扇違建門、小區消防通道被堵塞、居民投訴不斷的小區。
地處田林街道的明園小安橋小區,剛剛經歷了一輪“法治”和“共治”雙輪驅動,打通社區消防生命通道的生動實踐。
過去,這里“兩梯兩戶”的格局和較為獨立的公共電梯廳設計,讓不少業主選擇在靠近自家一側的電梯門前直接安裝入戶防盜門,把原本約5.3平方米的門前公共區域封閉起來,將其“改造”成自家門廳。
高峰期,占用公共空間的業主高達114戶,100多扇違建門堵塞了小區的消防通道,連消防栓都被埋壓,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一方面,小區內信訪、舉報不斷,另一方面,“占地為王”的業主不退讓,“生命通道”的打通非常艱難。
業主們習慣了侵占公共空間來滿足“私利”,想要拆門并非易事。
既不能放任,又不能違規“強拆”,田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打通社區“生命通道”作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著力點。區消防救援支隊、屬地派出所、城管中隊、市場監督管理所、消防辦、房管所、市容所、司法所等基層各方組成了“拆門突擊隊”,逐門逐戶進行消防安全教育。
社區工作者告訴記者,兩份文書是敲開居民“心門”的必備“鑰匙”。一份是針對業主限期整治的法律文書,街道將統一對違章建筑進行拆除。對少數仍然持不理解態度的業主,工作專班采取一對一上門、一戶一方案的策略,在律師全程參與下逐一解釋相關法律規定,釋法說理。
隨著法律文書發放的,還有一份收集市民意見的“告知書”。“雖然是為了社區‘生命通道’的打通,可一些業主舍不得‘便利’,還是呈觀望態度。社工們就在現場設立了接待點,當場收集并回應居民需求�!标惪∏驼f,居民們有了理性表達訴求的渠道,很多矛盾迎刃而解。不少業主選擇主動自拆,到整治后期,還有些業主主動幫忙整理堆場。
既堅守法治的軌道,又呵護共治的溫度。僅用了50多天,118扇違建門全部拆除。有的業主從起初不理解,到最后表示支持,并表達自愿成為待改選的業委會候選人,參與小區自治共治。業委會改選過程中,社區自治參與度高達86%,當選率均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