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孜托鎮加日扎駐村工作隊搶抓干事創業時機,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培育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著力打造產業發展“火車頭”,充分發揮農牧民黨員致富帶頭人示范引領作用,帶領貧困群眾埋頭苦干,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
黨建引領聚合力。工作隊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組織村干部、農牧民黨員、群眾代表召開“我為加日扎村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尋找致貧原因,謀劃產業發展,制定了“改善基礎設施、轉變觀念思維、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展思路。一是黨員帶頭作表率。堅持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通過土地流轉和“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鼓勵黨員創辦致富示范項目。黨員阿托常年在外參與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的施工技術、人脈關系和經濟頭腦。村“兩委”利用黨建扶貧資金50萬元,扶持阿托組建了富民磚瓦廠,吸收結對建檔立卡戶10戶15人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二是結對幫扶解民憂。結合加日扎村實際,制定《全村黨員干部聯系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細則》,明確每名黨員干部聯系不少于6戶貧困戶,每月入戶不少于7天,鼓勵有條件的農牧民黨員至少要與1名貧困對象結對子,確保幫扶全覆蓋。不定期不定時上門走訪慰問,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著力解決群眾的所急所需所盼。三是設崗定責轉作風。全面開展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因地制宜設立脫貧政策宣傳崗、環境保潔崗、民事調解崗、孤寡體恤崗、產業幫扶崗等五個崗位,根據黨員自身特長優勢,選擇崗位,竭誠服務群眾,同時,把設崗定責落實情況納入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作為黨員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促進黨員干部轉變作風、主動作為、真心服務群眾。
扶貧產業鑄振興。工作隊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抓手,立足村(居)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深入挖掘村(居)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牧民群眾持續增收。做大蔬菜大棚產業。加日扎村地處城郊,交通便利,雖已有不少溫室大棚,但存在技術短缺,銷售難等問題。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提出規模化經營思路,將村里49座溫室大棚集中起來,成立斯夢達蔬菜生產基地和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范基地,從種植到銷售全過程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標準,帶動266戶農牧民群眾年增收116萬余元。做優傳統特色產業。工作隊和村“兩委”立足加日扎村現有的傳統手工藝優勢,在充分討論并征求農牧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整合村域內藏刀、民族首飾、酥油燈等傳統手工藝制作力量,積極爭取扶貧資金70萬元,成立了南谷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吸納加日扎村8戶8名建檔立卡戶群眾就業,實現年盈利300余萬元,農牧民群眾年分紅20萬元,全村戶均實現增收750余元。做強旅游商貿產業。充分發揮距離縣城近、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等資源優勢,利用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建設集住宿、娛樂、休閑、餐飲、泊車于一體的南川歡樂谷農家樂,帶動加日扎村及周邊6個村(居)建檔立卡戶79戶115名群眾就業,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志智雙扶增動力。工作隊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智雙扶”活動,有效的激發農牧民內生動力,從根源上實現脫貧致富,扶起了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志氣,揚起了脫貧增收的心氣,鼓足了勤勞致富的底氣,“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理念扎根到農牧民群眾心底。深化政策宣傳。工作隊、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走村入戶、微信推送、電視廣播、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牧民群眾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講黨和國家支農惠農強農政策,教育引導群眾樹立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意識,克服“等靠要”思想,通過自己勤勞雙手增收致富,過上幸福生活。加強技能培訓。為進一步促進農牧民掌握一技之長、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協調溝通,先后組織農牧民群眾130余人次參加各級組織的技能教育培訓,不斷提升群眾就業增收致富的本領。注重發展教育。目前,孜托鎮加日扎村有15名青年學子在內地大中專院校就讀。工作隊、村“兩委”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每年利用寒暑假邀請大學生回鄉返村,開展現身說法志愿服務活動,用親身經歷感受向貧困群眾宣傳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民族團結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同時,對轄區內的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免費輔導功課,引導學生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