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日本伊人色综合网,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為鄂拼單|大名鼎鼎“紅安苕”,大學生村官做出好粉條

2020年04月09日 21:50 來源:楚 天 都 市 報-看 楚 天 作者:翟方 編輯:潘曉明

  說起紅薯粉條,資深吃貨總會贊不絕口——它可單獨成菜,也可充當配菜,是餐桌上一道老少皆宜的美味。

  在火鍋里面煮上20分鐘,嚼勁十足;在鍋里炒一炒,有道菜叫螞蟻上樹,非常美味;燉火鍋、煮火鍋、做湯,都挺好……

  紅安苕做出來的紅薯粉條,往往供不應求,經常賣斷貨。如果您正好愛這一口,那您有福了——

  紅安苕做成的粉條:勁道又美味

  有著“將軍縣”之稱的湖北紅安,地處大別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呈偏酸性。

  這樣的自然環境,最適合紅薯的生長和糖分提煉。這里的紅薯,粉少糖多,生食脆爽甘甜,熟食綿軟醇香。

  湖北人也將紅薯稱作苕,而紅安苕的種植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在革命戰爭年代,紅安苕和井崗山的紅米飯、南瓜湯齊名,滋養了無數的仁人志士,因此紅安苕還有“英雄苕”的美稱。

  同時,紅安苕還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有網友稱,一方水土養一方苕。去過紅安的資深吃貨,都會對紅安苕念念不忘。而用紅安苕為原料做出來的粉條,口感光滑細膩,筋道易熟且久燉不爛,遠近聞名。

  “如果是往年,就算100萬斤粉條都不愁銷。”紅安縣博岸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陳洋是紅安本地人,也是一名大學生村官。

  陳洋向楚天都市報記者展示,這些粉條都被整整齊齊裝入包裝袋中,并且打理得十分干凈,整體上看顏色偏褐,每一根粉條十分均勻,幾乎很少看到有膿包的粉條。

  但受疫情影響,很多來自深圳、湖南的訂單都被取消。目前,有8萬斤粉條盼“歸宿”。

  38戶貧困戶的心聲:美味粉條你來品

  陳洋2016年從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在武漢一家企業擔任電氣工程師,月工資8000元。

  2017年,他響應回鄉創業的政策號召,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毅然回鄉創辦紅安縣博岸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并與38家貧困戶簽訂入社幫扶協議,帶領他們脫貧致富。

  楚天都市報記者翻看這38戶貧困戶檔案發現,他們或年老體弱,或因病致貧——

  今年60多歲的宋鳳英,老伴中風癱瘓在床,兩個女兒遠嫁外地,家里全靠她一人種地支撐,收入微薄且無保障。進入合作社后,她每月至少有2000元的穩定收入,還能有時間照顧病榻上的老伴;

  賴光燕的丈夫生病在家,為了維持一家人生計,她不得不離家去廣東務工。眼看孩子進入高中,學業緊張,需要人照料,2017年,賴光燕回到家鄉,進入合作社上班,可以孩子、工作兩不誤;

  貧困戶陳向飛,之前在外地做散工,家里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合作社主動幫其對接崗位,讓他能在家門口上班;

  ……

  陳洋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這些鄉親都很珍惜現在的工作,干活起來也很起勁。2017年合作社成立后,當年就實現分紅,38家貧困戶也成功脫貧。

  眼看著鄉親們的日子漸漸好起來,一場疫情卻讓他們的辛苦打了水漂,也讓合作社陷入兩難境地。“村民們已經停工兩個多月了,不復工就沒有收入,很可能返貧。可如果繼續生產,產品賣不出去,積壓就會更嚴重。”陳洋心急如焚。

  他聯系楚天都市報,希望將這一消息傳遞出去,愿大家能來品嘗購買。

  陳洋:13409683356(微信同號)

  文|楚天都市報記者翟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