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屬于獨生子女戶,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減免政策了嗎?”在巴馬瑤族自治縣西山鄉福厚村弄王屯,包村干部與村“兩委”人員來到村民韋東戶家,詳細了解其家庭基本情況以及目前生產生活上存在的困難。
連日來,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西山鄉強化黨建引領,組織200多名干部深入全鄉16個村入戶開展“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行動,扎扎實實了解群眾所思所盼,傾聽群眾意愿呼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為了確保走訪活動取得實效,該鄉建立完善了三級走訪責任機制,細化了鄉科級領導干部包村工作制度以及鄉、村“兩委”干部責任落實制度,由鄉村干部和駐村干部按組進行包聯到戶,特別是針對監測戶、低保戶等重點人群,實行重點包聯。確保走訪全覆蓋,全面了解農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家庭成員情況、務工就業情況、享受政策情況、利益訴求情況和對黨委、政府工作意見建議,倒逼鄉村干部在一線解決群眾的困難問題,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在卡才村弄供屯羅仕良戶的走訪中,得知該戶戶主羅仕良、配偶羅秀英均患有長期慢性病,為弱勞動力,且年紀偏大已經無法外出進廠務工的情況后,鄉包村干部以及駐村工作隊立馬了解當地零工市場。目前,羅仕良已順利在縣內做上建筑零工,補貼家用。
“通過走訪,不僅加深了我們之間的聯系,也讓我們更清楚、真實的了解群眾的想法和需求,確保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西山鄉政府工作人員羅福釗說。
目前,全鄉已完成農戶排查5900余戶,向群眾開展政策宣傳、政策解讀,調解鄰里糾紛25起,動員432名群眾通過“點對點”輸送到廣東省跨省務工。開發公益性崗位507個,解決群眾家門口就業難題,動員5000多名群眾外出區內外務工就業,動員1500余戶群眾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為接下來全面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各類到戶政策奠定扎實的基礎,把全鄉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全鄉上下形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景象。
“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在全鄉范圍內開展好‘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行動,這是一項推動基層干部一線解決群眾困難和需求,也是踐行《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中所提到的‘全面落實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相關要求的具體抓手。”該鄉黨委書記李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