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日本伊人色综合网,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廣西日報貴港觀察頭條|港北區入圍西部百強區 今年錨定這些目標全力拼經濟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近日,貴港市港北區西江工業園區處處涌動著發展熱潮:項目工地里,工程車輛來回穿梭輸運材料,廠房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揚鞭策馬;企業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成品源源不斷地產出,為經濟起跑蓄勢積力;廣袤田野上,春耕畫卷緩緩鋪展,農民操作農業機械,播下豐收的種子。

去年以來,港北區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以爭先之志拼經濟、以創新之策破難題、以務實之舉惠民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去年,該區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地區生產總值399.24億元,入圍西部百強區。

工業向新更穩

2月24日,在港北區的廣西愛瑪車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忙碌在車架組裝、線束連接、外殼安裝等崗位,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趕制訂單,一輛輛嶄新的電動自行車完成裝配,源源不斷地下線。

“我們今年新增一條車架焊接線和一條裝配生產線,并開展產品升級迭代,以滿足市場需求。”公司總經理劉海濤介紹,去年,該公司生產電動自行車約76萬輛,產值超16億元。今年產量預計提升25%,達到100萬輛,產值預計突破21億元。


廣西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工人在電動車生產線上忙碌。 張慶杰 攝


在港北區,新能源電動自行車產業集聚成勢。目前,該區累計引進電動車企業100多家、建成投產50多家,已成為全國第四大電動自行車生產基地。

“我們堅定不移做好強產業文章,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產業優化布局,培育壯大產業集群,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港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黃旭賢介紹,在發展壯大電動自行車產業的同時,該區也在著力打造PCB(印制電路板)產業、現代紙業產業集群。

2月10日,貴港市電子電路產業鯉江園開工、牛河園開園,便是港北區打造企業集中、就業集聚、資源集約的PCB產業發展高地的務實舉措。這兩個園區達產后,預計年產值60多億元。

港北區緊盯東部產業轉移趨勢,大力發展印制電路板產業,精準對接百余家PCB生產企業,成功引進14家PCB生產企業,包括加工噴漆、光繪、拉網,下游顯示屏、適配器等,推動PCB產業從無到有,聚鏈成勢。

聚焦發展現代紙業產業集群,港北區強化服務效能,做好粵桂循環產業園企業服務工作,讓企業安心發展。去年,齊峰、鳳派等項目陸續投產、上規,現代紙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21.49億元,同比增長66.37%,構建了漿紙后加工全產業鏈。

技術創新,驅動發展。去年,港北區實施“千企技改”“雙百雙新”項目19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2%、排名全市第一。今年,該區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5%、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電商網絡銷售額實現30億元以上。

農業根基更牢

春意漸濃,農時催人。在港北區港城街道石寨村辣椒種植基地里,只見村民三五成群,忙著移栽辣椒苗。挖坑、栽苗、覆土、壓實,一棵辣椒便移栽好了。該基地管理員譚合告訴記者,基地面積50多畝,主要種植指天椒。預計5月中旬可以采收,畝產辣椒約1500公斤。

港北區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守牢“米袋子”、提好“菜籃子”、端穩“果盤子”。去年,該區新增高標準農田2.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38.07萬畝、產量15.05萬噸,連續5年實現“雙增長”。


廣西匯菇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人在處理蘑菇。張慶杰 攝


在廣西匯菇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分揀線上,這邊工人加緊打包金針菇,那邊工人忙著分揀鹿茸菇,生產繁忙有序。該公司主要生產金針菇、鹿茸菇、海鮮菇等食用菌,日產食用菌130噸,銷往我國的華南、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市場。去年,該公司生產總值1.6億元。公司總經理葉滔介紹:“今年,公司重點創新生產技術,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預計企業生產總值可達2.7億元。”

港北區做強設施農業,引進更多生豬、牛羊、雞鴨、水產品和水果、蔬菜“四葷兩素”項目。去年,該區成功引進1000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項目31個、投資額13.76億元。泰源生豬養殖等24個項目實現開工,陽雀湖辣椒基地等19個項目實現投產,設施農業產值同比增長9.1%。

做優特色農業。該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富硒稻、瑤山雞、桂系豬等特色農產品多元化發展,把更多“小特產”做成“大產業”。莊潤農業獲評2024年自治區級生態農場,西江乳業獲評2024年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做活農業品牌。該區推進農業品牌建設,聚焦品種培優、質量認證、標準建設等環節,推進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開發認證,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去年,西江牛奶、聖民大米入選第七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

三產活力更足

港北區立足區位、交通與產業優勢,加快推進三產服務業繁榮發展,不斷提高三產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一個個新業態、新領域正成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助推器。去年,該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7億元、同比增長4.3%,總量排全市第一。


消費者在中森文化廣場集裝箱美食街品嘗美食。張慶杰 攝

漫步中森文化廣場,只見特色小吃琳瑯滿目,融合了文創、美食、藥膳、老字號等多元素,前來游玩的市民絡繹不絕。相伴豆花餐廳里坐滿了前來用餐的消費者,餐廳負責人聶文麗告訴記者:“開年以來,店里的生意不錯,今年更有信心,也更有干勁。”

聚餐、觀影、看劇……群眾消費需求集中釋放。貴港星軼影城經理楊舟介紹,今年春節檔有6部電影上映,深受市民喜歡,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在春節檔,星軼影城票房同比增長90%,觀眾同比增長67%。

“以舊換新”持續加力,政策紅利惠及群眾。去年,港北區率先在廣西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帶動消費2100萬元以上。該區還搶抓機遇,加快電商直播基地建設,讓電商經濟激發消費潛力。去年,該區以線上電商賦能線下實體經濟,實現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0.38億元,同比增長50.2%。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港北區聚焦全域全季旅游,打造森林康養、戶外運動、低空旅游等新業態,培育賽事、演藝、研學等新增長點,推出運動休閑、歷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有效激活文旅消費動能。去年,廣西吾園、大南門口袋公園成為網紅打卡地;阜寶山油茶生態觀光園入選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幸福田園、陽光溪谷等5個基地入選貴港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成功舉辦“港人港夜”第二季演唱會等活動,游客同比增長16.26%、旅游消費同比增長17.4%。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的關鍵之年。“我們要牢固樹立‘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潛心謀事、用心做事、把事干成、造福百姓,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為發展實績,共同唱響加快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港北區區長劉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報紙版面截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