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全媒體策劃 > 融媒體產品 > 正文 |
實干第一線·新探訪|當AI“牽手”鋼鐵 |
2025年02月25日 11:3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梁菁惠 編輯:田希霞 |
新聞眼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正不斷顛覆傳統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項目介紹 “數智柳鋼”建設是柳鋼集團緊跟新時代發展趨勢的重要一步。“數智柳鋼”聚焦數字化轉型,借助AI打通數據鏈,推進智慧排產、財務共享、日成本核算等系統建設,將人工智能融入采購、生產、銷售以及企業管理等全流程。 一線探訪 爐火躍動,AI替代老師傅的“火眼金睛”精準把控鋼鐵冶煉進程;機械臂舞動,AI化身老中醫“望聞問切”,高效進行鋼樣檢測分析;鋼卷下線的瞬間,AI成了“算賬小能手”,生產成本自動精確到分厘…… 這一幕幕充滿科技感的場景,正在柳鋼真實上演。 “AI就像產業界的‘超級引擎’,正轟轟烈烈推動著產業變革和行業轉型。”柳鋼數智化發展中心總經理陸兆剛告訴記者,柳鋼緊跟發展趨勢,不斷加快“人工智能+鋼鐵”縱深發展,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生產、銷售等全流程。 煉鋼廠鐵水入爐的情景。楊慶毅 攝 “爐前煉鋼”已向“一鍵煉鋼”轉變。 傳統煉鋼曾高度依賴老師傅的“獨門絕技”,盯著爐口火焰,判斷爐內化學反應程度、爐渣形成情況等,經驗傳承難、操作風險高。 如今,在廣西鋼鐵轉爐車間,已看不到煉鋼工人在轉爐前“看火”的身影,由高清攝像頭和圖像識別算法組成的“AI智能看火技術”正顛覆傳統:實時捕捉爐內火焰的顏色、形狀、亮度等信息,精準解析爐內情況,如同為轉爐裝上“透視眼”。 技術人員通過“AI+煉鋼”智能平臺獲取爐內火焰情況,操控生產。記者 梁菁惠 攝 “我們技術團隊還運用AI技術開發工藝參數分析工具,打造面向煉鋼的智能化平臺。”廣西鋼鐵煉鋼廠技術專家陸志堅說道,老師傅很多經驗和知識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翻譯”留存,可以在系統里“活”起來,還便于共享。“實現了從‘經驗煉鋼’到‘智慧煉鋼’,減少人工誤判造成的損失,用更小的投料量,產出更好的鋼。” 人工智能的魔法不止于此。 在廣西鋼鐵檢測計量中心鋼鐵快分室,機械臂靈活抓取、制樣、送入直讀光譜儀,檢測結果在170秒內傳回生產線——這條廣西首條智能化全自動鋼鐵分析檢測線,將以往數小時的流程壓縮至3分鐘內。 “通過引入ABB機械手、無人接樣系統、無人制樣系統及無人分析系統,實現了從接樣到分析全鏈條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廣西鋼鐵檢測計量中心產成品檢測室現場質量技術員姚晴文介紹,如今,數據分析準確率可達100%。 全自動線材拉伸試驗系統正在對鋼樣進行長度測量。文陽 攝 而在柳州本部冷軋廠,柳鋼首個“AI數智鋼卷成本平臺”成功上線。每卷冷軋鋼卷一下線,其水、電、氣、工業介質、人工等成本,立馬能算得清清楚楚。目前,該平臺成本數據準確率達到95%以上。 近年來,柳鋼不斷通過數據治理和智能化應用,優化生產運營、提升生產效率,成功實施并落地了一批創新成果,包括AI煉鋼、智慧物流、智能庫房、無人天車、智能防御溯源系統及低代碼平臺應用等場景。 去年,柳鋼成功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評估,成為廣西第二家獲得《AAA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證書》的企業。其4家下屬企業獲評“廣西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或“廣西數字化車間”稱號。 當鋼鐵遇上人工智能浪潮,柳鋼這家老牌鋼企正以“數字員工”“機器人工兵”等智能化應用構建新質生產力。從爐前到實驗室,從生產線到管理端,一場深刻的“智慧鋼鐵變形記”,正在為傳統制造業升級寫下生動注腳。 記者采訪廣西鋼鐵煉鋼廠技術專家陸志堅。謝妮 攝 實干者說 ☆柳鋼數智化發展中心總經理陸兆剛: 柳鋼數智化發展中心將不斷探索AI與鋼鐵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打造智慧生產新場景、數智產業新賽道,加快推動柳鋼“智能化”轉型,為廣西制造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廣西鋼鐵煉鋼廠技術專家陸志堅: 人工智能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重塑鋼鐵行業各個環節,人工智能與鋼鐵的深度融合是大趨勢,也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