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
國道之行 海闊天空|在泥與火中淬煉“匠心” |
2025年01月05日 18:41 來源:新華社 作者:呂帥 方欣 陶希夷 陳鐘昊 張愛林 編輯:劉曉彤 |
編者按: 這是中國最長的沿海公路,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東興,南北縱橫近20個緯度,串聯起十個省份,全長近7000公里。 這是見證經濟奇跡的公路,沿線自貿試驗區林立,GDP總量排名前四的省份齊聚,更囊括躋身全球前列的世界級灣區…… 這是自帶“詩和遠方”屬性的公路,從一望無際的壯闊海景,到寧靜愜意的漁舟唱晚,從蔚藍天空下涌動的金色麥浪,到白鶴飛過的萬頃碧波…… 這就是228國道!它不僅是一條經濟發展之路,更是對外開放之路、科技創新之路、文化傳承之路、生態保護之路、鄉村振興之路…… 從遼寧丹東到廣西東興,這條國道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夢想,見證著中國的發展與騰飛。從9月3日起,我們沿著228國道的軌跡,記錄祖國的壯美風光,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廣西欽州坭興陶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月3日,郭卉在欽州坭興陶博物館介紹自己的作品《三月三》。 40歲的欽州人郭卉是一名坭興陶燒制技藝傳承人,已從事坭興陶制作近20年。從挖土到燒窯,多年拜師學藝,讓郭卉在“泥”與“火”中逐漸成長為技藝純熟的制陶師。在原有的制陶古法基礎上,郭卉創新了陶泥料配比,并融合紫砂陶制作等技藝,研制出頗受行業認可、市場歡迎的坭興陶產品,帶動了欽州當地坭興陶產業發展。 1月2日,郭卉捧著自己的作品《鳳鳴壺》在工作室里留影。該作品靈感來自廣西合浦漢墓群出土的羽紋銅鳳燈。 1月2日,郭卉在陶土原料地查看西泥。該原料地位于欽江西岸,所產陶土顏色紫紅,質地細膩,被稱為西泥。西泥與產自欽江東岸的東泥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為坭興陶陶土最主要的原料。 1月3日,郭卉在工作室里將陶土拉坯成型。 1月2日,郭卉在工作室里雕刻茶壺。 1月2日,郭卉在工作室里為雕刻好的茶壺彩繪。 在郭卉看來,家鄉坭興陶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守正創新”。如今,在郭卉位于欽州的工作室中,既能看到傳統的手工制坯、手工制壺、模具制作,也有激光打印、雕刻等較新的技術應用。2020年,郭卉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下一步,郭卉計劃在南寧開辦坭興陶展覽館,繼續傳播坭興陶文化。 1月3日,郭卉(右)和負責生產銷售的廠長吳有宏檢查激光雕刻的效果。 1月2日,郭卉在工作室里雕刻茶壺。 1月2日,郭卉(左)在工作室里與雕刻師譚英福交流。 1月3日,郭卉在北部灣大學陶瓷與設計學院與學生們交流。 1月2日,郭卉在工作室講述自己的經歷時露出微笑。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