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日本伊人色综合网,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平陸運河風物志⑩ | 物華天寶探南山

2024年12月08日 09:1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梁菡 庾琳 通訊員 陳壽歡 實習生 王淑瑤 編輯:潘曉明 徐世杰 范鈺銘

新聞眼世紀工程平陸運河是一條什么樣的河?有人說,它是一條歷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說,它是一條民俗之河、風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景觀、素樸的鄉土人情,賦予平陸運河別樣的人文氣質。 廣西云-廣西日報推出“平陸運河風物志”系列報道,讓您在品讀中,邂逅一方古跡、尋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種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陸運河的前世今生,觸摸強勁的時代脈動。

漫步橫州寶華山。視頻來源:橫州市融媒體中心

一位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一個“消失的皇帝”,成就了一座山的傳奇,這就是橫州寶華山。

寶華山,因坐落在郁江南岸,與橫州市隔江相望,又稱南山。《橫州志》記載,寶華山“山聳而奇,靈而秀,郁蔥而偉麗,泓清而泉冽。”

從平陸運河起點平塘江口隨著郁江的流向一路向東,就來到了寶華山。

橫州寶華山及群山環抱中的南山寺。橫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車子繞著盤山公路上到半山,一座寺院出現在面前,山門前屏墻上,“萬山第一”幾個鎏金大字首先映入眼簾。

何為“萬山第一”,這正是寶華山的特別之處。

“我們寺院,俗稱南山寺,最早建于唐朝,原名壽佛寺,后來改名應天寺。現在的寺名,跟‘萬山第一’的題詞大有淵源。”會藏法師一邊帶領我們參觀,一邊娓娓道來。

相傳,600多年前,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在與叔叔燕王朱棣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中失敗后,落發為僧,來到橫州,避難于南山寺,并在此寫下“萬山第一”的題詞。后來,為紀念這段故事,南山寺又改名為應天寺。

作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失蹤”的皇帝,建文帝的下落吸引了眾多歷史愛好者去探究,徐霞客就是其中之一。

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徐霞客游歷到橫州,特地登上寶華山,尋訪有關建文帝的蹤跡。他研究了寺中“萬山第一”的匾額后,認為“果建文手跡也”。

徐霞客的記載,讓建文帝在橫州的傳說廣為流傳,也為寶華山和南山寺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在歲月變遷中,當年徐霞客所見“萬山第一”匾額早已失落,原來的寺院也殘破不堪。當地工作人員介紹,寺院在2008年重修擴建,定名為“應天壽佛寺”,于2013年開放。

步入山門,所見寺院分為兩進院落,庭院開闊、殿宇軒敞,灰瓦紅柱白墻的仿唐式建筑群背襯著青山,更顯清凈莊嚴。

寺院東面,隔著一道山溝,有一大片茶園,雖已立冬,但茶樹依然青蔥翠綠,這就是著名的南山白毛茶。

南山白毛茶的茶種據傳也是建文帝逃難攜來,因茶葉背面灰白有茸毛,得名白毛茶,是我國最早在國際展會上獲獎的名茶之一,被譽為“品勝武夷”。

記者到訪時,茶園老板娘顏志偉剛從園里回來。她一邊摘斗笠,一邊快言快語道:“南山白毛茶這個茶種非常優秀。怎見得?初冬時節,大部分茶樹已不能采茶,就是采了做出來的茶也是苦的,但是白毛茶依然可采、茶味醇厚。”

顏志偉告訴記者,南山白毛茶不僅一年四季可采,而且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茶均可制作。顏志偉和愛人在南山種茶制茶27年,他們的茶園從40畝發展到3000畝,帶動當地100多人就業。

在南山,像顏志偉夫婦這樣的種茶人還有不少。如今,南山白毛茶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制作技藝列入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南山所在的那陽鎮,現有茶園1.5萬多畝,茶旅融合開展得紅紅火火。

作為皇帝,建文帝的是非功過有待評說,但白毛茶卻實實在在造福了一方百姓。

關于建文帝和徐霞客的故事還有后續。

據傳建文帝在南山寺隱居15年后,忽然悄無聲息地離開,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中。

而徐霞客在南山寺度過了一個“空山寂靜,玉宇無塵”的中秋夜后,繼續乘船前往南寧游歷。

途中,他經過一個叫“陳步江”的地方,留下一段記載:“舟西南行三十里,江口有小水自江南岸入,江名南江。舟轉北行,又十里抵陳步江,在江南岸,通小舟……欽州鹽俱從此出。”

陳步江,正是今天的平塘江。

徐霞客的游記,簡略精確地記錄了一條重要但之前不為人注意的西南出海交通貿易線路——邕欽古鹽道。在后世關于平陸運河的文章中,他的這段文字一再被引用。今天平陸運河修建的路線,基本上跟邕欽鹽道是一致的。

回溯歷史,建文帝果真如傳言所說,從大江逃到了大海,甚至揚帆海外嗎?他去往海邊是否經過古鹽道?如果當時有一條江海連通的運河,徐霞客是否會欣然轉向,到海邊考察一番?

這些問題,可能不會再有答案,但這就是有趣之處——歷史的盡頭,是想象的開始。想象、傳奇、故事,讓平陸運河更加血肉豐滿、立體生動。

隨著平陸運河建設的深入,沿線的風物景觀也被不斷挖掘,以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運河起點城市的橫州,正積極謀劃建設平陸運河文化長廊,嘗試開發郁江沿岸觀光項目。

“或許將來,人們可以乘船沿運河一路游覽,進入郁江,然后泊舟南山之下,聽山寺鐘聲,品白毛香茶,又或者登山懷古,讀一讀‘萬山第一’的題詞,看一看寶華朝煙的勝景……”此次南山之行的向導、橫州市委統戰部干部韋進年浮想聯翩。

屆時,人們領略到的將不僅僅是一條工程之河、水利之河,更是一條充滿魅力的歷史之河、風物之河。

報紙版面截圖。

總策劃:劉昆 陳仕平

總統籌:文彩云

統籌:陳丹平 劉斌 駱怡

記者:梁 菡 庾 琳 實習生 王淑瑤

通訊員:陳壽歡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