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北海 > 正文 |
廣西日報頭版頭條|北海這40年 |
2024年10月31日 00:4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廣西云-廣西日報調研組 編輯:鐘瑋 吳曉雨 范鈺銘 |
報紙版面截圖。 碼頭上,塔吊林立,貨車穿梭,集裝箱堆積如山;海面上,微風輕拂,巨輪往來,國際貿易活力四射……10月29日,滿載煙花爆竹的集裝箱車輛陸續駛入北海港石步嶺作業區,通過“抵港直裝”模式,貨物快速裝船出口。 石步嶺作業區是北部灣最繁忙的港區之一,貨物年通過能力達780萬噸。而40年前,這里卻是一片寂靜荒灘。 是什么讓偏隅祖國南疆、北部灣畔的北海市發生如此巨變?時間回溯到1984年。 這一年,黨中央、國務院確定進一步開放由北至南14個沿海城市,作為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重要步驟。 從此,作為廣西唯一入列的城市,北海站到對外開放的前沿,開始了意義非凡的旅途。 40年的滄海航行中,北海,這座城市堅持以開放的眼光眺望前路、修正坐標,在創新求變中完成了一次次令人驚嘆的能級躍遷。一大批標志性改革成果走在全區乃至全國前列,至2023年,北海營商環境建設連續6年在廣西排名第一,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倍。 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圖強,在40年的滄桑巨變中,北海演繹了哪些深刻的改革故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海又將如何高水平擴大開放? 近年來,北海大力推進港口碼頭建設,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目前北海萬噸級以上泊位發展到20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5300.6萬噸。馮國慶 攝 城市之變,路路通向大海 深秋的北海,天藍水碧。 攝影師陳林在海邊操作無人機,北部灣一號裙樓、高德大橋、海上觀光棧道等標志性建筑與海水沙灘交相輝映,一幅多彩的城市畫卷在鏡頭下徐徐展開。 “很有意境,現代感十足,每一幀都是大片,北海的變化真是超出我的想象。”已多年未到北海的陳林嘖嘖稱嘆。 “確實,北海的變化,超出許多人的想象。”說起北海40年前的模樣,年屆八旬的原北海市建設委員會黨委副書記滕尚光打開了話匣子。 在滕尚光的回憶中,40年前的北海,市區道路很小也很少,基本都是黃泥路,只有一個紅綠燈,一個交通崗,出門主要靠步行或自行車。 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制約北海快速發展的突出瓶頸。 1984年,按照國務院關于開放建設北海市的規劃報告的批復,北海著重推進城市道路、港口碼頭、民用機場、二級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同年5月,中央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北海抓住國家給予沿海城市的開放政策,實施“土地成片開發”發展戰略,把土地當作商品推向市場。 一時間,大量資金、人才涌入北海。據統計,1992年進入北海的國內外房地產公司達到371家,1993年底增至1306家,注冊資金74億元。北海房地產繼深圳、海南之后,成為全國的投資熱點之一。 北海“漲潮”了,似乎連海水都變得炙熱起來。有輿論稱:1992年是中國北海年。 然而,超常規的發展并未持續多久,1993年國家實行宏觀調控,北海房地產陷入低潮,但這也給北海的建設者們帶來更成熟的思考:北海作為大西南的出海口,如何建設好,持續發展好,這才是首要的。 為此,北海決定一手抓政府機構改革,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等待“低谷起飛”。 “那時,整個北海變成一個熱氣騰騰的大工地,到處都是正在施工的建筑,成片的腳手架鱗次櫛比,蔚為壯觀。”對當時的情景,已退休的北海市交通運輸系統老干部朱日勇印象深刻。 北海以長遠的眼光規劃建設城市,七縱七橫14條主干道支撐起城市運轉的軸線。2019年起,北海又陸續打通49條(段)斷頭路,構建成了“小三縱三橫”路網。道路呈“井”字形,條條都能通向大海,成為這座濱海城市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北海積極推進廉州灣大道、向海大道、海洋大道、馮家江大橋、西村港大橋等戰略性通道建設,城市未來的發展將有更廣闊的空間。”北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銘輝津津樂道城市的發展遠景。 40年來,北海先后建成深水港口、全天候機場、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以及服務農村群眾的便捷地方路網,成為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機場、鐵路、深水碼頭和高速公路等立體交通網絡的城市。 美麗的北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馮國慶 攝 路網版圖的擴張,讓城市越變越大。 1984年至今,北海城區面積從9.3平方公里擴大到111.24平方公里,增長近12倍;城市常住人口,則從16.7萬人增加到現在的114萬人。 “城市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北海市委書記蔡錦軍的話擲地有聲。 在城市建設中,北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將有限財力最大程度用于民生事業,穩穩托住了民心。 近年來,北海著力打造宜業、宜學、宜養、宜居之城,投入40億元新建、改擴建4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投入28億元改造提升公立醫院6家;投入18億元改造背街小巷2266條、“三無”小區626個、老舊小區1015個;建設15個口袋公園、18公里城市綠道,把“民所盼”變為了“民所贊”。 “40年前的北海像個小漁村,如今,北海變成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滕尚光倍感欣慰。 生態立市,換來金山銀山 “白浪逐風翻細雪,金陽照水起輕煙。”今年國慶期間,十里銀灘讓游客周可流連忘返。 銀灘享有“天下第一灘”美譽,早在2000年便獲評為首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靚麗的北海銀灘,碧海藍天交相輝映。譚瑞軍 攝 誰曾想,這片美麗的沙灘因遭受破壞,一度傷痕累累。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于生產生活的需要,周邊村民將沙灘挖開改造為漁港,致使沙灘萎縮,垃圾、油污遍地。 “咸田港把十里銀灘斷開了,若是長此下去,銀灘終會消失,岸線生態平衡也將岌岌可危。”談起當年的咸田港,北海銀灘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潔還有些“意難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北海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生態立市”戰略。 填埋咸田港、創建美麗海灣就是關鍵一步。 2019年,北海市委、市政府大刀闊斧,在自然資源部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3億元,修復沙灘岸線3.1公里,退堤、退陸還海面積3.76萬平方米……東西兩片沙灘岸線重新連成一片。 全面治理后的銀灘,提檔升級步伐加快。2023年,銀灘成功晉升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銀灘海灣入選第二批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北海實施的“生態立市”戰略,不僅讓銀灘發展提檔升級,也讓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魅力劇增。 “看,布氏鯨來了!”今年國慶期間,“鯨現潿洲”奇觀刷爆朋友圈,引得無數游客紛紛赴島觀鯨。北海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布氏鯨的出現,意味著北海近岸海域的生態持續向好。據不完全統計,潿洲島海域已發現并識別布氏鯨超60頭。 潿洲島距北海陸域約25海里,過去因交通不便幾近“養在深閨人未識”。自2011年進行旅游區開發后,潿洲島進入黃金發展期。 “40年前,從島上乘船到市區需要六七個小時,而且船不是每天都有,十分不便;現在,航程只需一個多小時!”海島的變遷,讓在島上生活了70多年的鐘觀保老人頗為激動,“這里的變化翻天覆地,越來越美!” 2018年,《北海市潿洲島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后,潿洲島生態環境保護有了質的提升,成功創建成為全國首個零廢棄海島,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 潿洲島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王珩全 攝 每年3—5月,是潿洲島最容易看到“玻璃海”的時節。 “可看到絢麗多姿的‘海底森林’,令人陶醉。”貴州游客鐘曉對那片晶瑩剔透的海水戀戀不舍,“下次假期,我還要再到島上看鯨魚、拍珊瑚。” 自北向南穿過市區匯入銀灘的馮家江,是北海的城市綠肺,也是貫通北海城區與北部灣海域的生態綠廊。經過投資近25億元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如今兩岸生機盎然、美不勝收。 沿江南下,記者走進國際重要濕地——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許是腳步微重,驚起一群正在棲息的白鷺,在紅樹林枝頭翩躚起舞。 “以前可沒有這樣的美景,人不僅可以隨意進出公園,水牛、雞鴨也偷跑進林間覓食,導致這里的紅樹林很稀疏。”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監測部部長鄧秋香回憶過往,痛心不已。 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北海連續實施對紅樹林的保護修復,如今,濱海濕地公園已成為鳥類的樂園,數百種灘涂生物在此自由覓食,恣意生長。 正因為北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至2023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4年排名全區第一,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連續兩年排名全區第一。 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旅游產品更具吸引力。今年1—9月,北海接待國內游客4370萬人次,同比增長9.02%;實現旅游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9.96%。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黨的十八大以來,北海把文化北海建設作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鑄魂工程常抓不懈,從2019年起,連續5年舉辦“文化北海”建設活動周,不斷釋放文化的巨大潛能。 以海絲文化為紐帶,北海還先后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這座絲路古港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隨著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升,北海收獲了諸多榮譽稱號:“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國十大秀美城市”“中國最佳文化旅游名城”“中國避寒宜居地”“最美中國旅游目的地城市”等。 “40年的發展,北海已形成現代特色千億文旅產業集群,年接待游客超過5000萬人次。”北海市旅游文體局局長李才能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我們將充分挖掘旅游、文化、體育產業的潛力,全力將北海打造成為世界級的濱海旅游目的地。” 北海馮家江濕地公園景觀。吳杰 攝 全力建港,崛起產業集群 “無工不富”。對外開放以來,北海便選定了發展工業的路子。但由于北海發展工業的基礎太差,很多人一度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畢竟,1984年,石頭埠碼頭是北海港唯一的碼頭,只有零星船只停靠,裝卸一些從越南運來的煤和礦產品、散貨等。 由于沒有深水泊位,大宗貨物進不來。一些外輪因無法停泊,只能改道奔向湛江。 沿海開放城市,無港何談開放? 面對大西南需要出海口的強勁外力,面對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北海下定決心,全力建港。 1985年,北海港石步嶺港區動工興建2個萬噸級泊位,次年底投入使用。 “這對北海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朱日勇甚是感慨,“當時北海經濟總量很小,建港時有很大一筆資金由市財政出,自己投錢建港在全國幾乎是沒有的。” 如今,石步嶺作業區已有5個萬噸級泊位,成為廣西沿海重要的外貿港口。 40年來,北海港不斷擴容提質,碼頭泊位不斷增加。至今,北海港域建成生產性泊位71個,全市萬噸級以上泊位發展到20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5300.6萬噸。 港口的發展,背后是產業的支撐。為發展壯大臨港工業,北海在鐵山港設立工業區,推動港口與產業同步發展。 “鐵山港雖然是天然良港,但那時海上來往的都是小船小艇,陸地上是一大片的甘蔗地、木薯地、花生地。”1993年,時任鐵山港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現已70多歲的吳盧金記憶猶新。 在他看來,鐵山港取得長足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春風,更得益于北海市委、市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 1993年,北海全市工業總產值為42.48億元,2012年突破千億元大關,2016年突破2000億元…… “2018年,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北海在全區率先啟動‘產業樹’編制工作,組織專業團隊按圖索驥、精準招商,掀起新一輪產業發展熱潮。”北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羅磊介紹。 如今,北海重點打造了包括綠色化工、能源、硅基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紙業、不銹鋼以及海工裝備制造、生態鋁的“6+2”向海工業集群,在建和已投產的百億級項目21個。 向海工業集群的崛起,除了北海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港口資源外,還在于北海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成為北海最為宏達的對外開放政策。 近年來,北海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對標全國最高水平,持續推動營商環境領域改革創新,形成一系列有影響的改革品牌和改革經驗。該市推行的“一站式”竣工驗收改革入選“全國百佳營商環境案例”,“七環相扣”并聯審批改革入選國家發改委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國典型案例。 “目前,北海市299項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辦結時限從24.2天壓縮至3.5天以內,效率提升85%。”北海市營商環境建設局黨組書記朱學軍告訴記者。 廣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的企業。廠房內,一卷卷不銹鋼卷整齊碼放,等待裝船運往佛山等地。 北港新材料公司每年可生產340萬噸不銹鋼板坯、300萬噸熱軋板卷、300萬噸固溶板卷、120萬噸冷軋板卷和3萬噸BA板卷。 “除了看好北海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企業落戶的重要原因。”該公司副總經理黃磊表示。 感同身受的,還有廣西惠科科技有限公司政企事務部經理鐘麗萍:“多虧了專班人員的幫助,惠科電子新增的300萬臺電視機項目從確定到產品下線,僅用45天。” 良巢引得鳳來棲。一大批如北港新材料、惠科電子這樣的龍頭企業紛紛落戶北海,助其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8年起,工業總量連續6年穩居全區前三;北海工業投資近5年保持年均31.3%的高速增長;2021年至2023年,北海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年均52.3%。 “北海以廣西最小的市域面積,創造了廣西第二大的規上工業增加值、第三大的規上工業總產值,成功甩掉了‘無產業支撐’的帽子,還坐穩了廣西電子信息產業頭把交椅。”廣西宏觀經濟學會會長、首席專家蘇騰認為,北海工業已成為廣西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一座新興工業強市正在加快崛起。 工業興,百業興,北海的向海經濟跑出“加速度”。據統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984年的5.16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750.91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了82倍。 擴大開放,聚積騰飛動能 當今之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敞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北海的發展備受矚目。 “40年彈指一揮間,現在北海已經成長為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現代化濱海都市。我覺得,北海就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生動案例、一個生動的縮影。”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楊學明對北海的開放發展有著深入的研究。 開放是北海最突出的優勢。下一個40年,北海如何再出發?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廣西視察,特別是2017年視察北海時提出的“打造好向海經濟”等重要指示,北海加快了擴大開放的步伐。 可喜的是,北海在開放平臺方面已打開了新局面:北海出口加工區升格為北海綜合保稅區、北海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區等一系列政策平臺…… 利用開放政策和平臺的優勢,北海積極擁抱世界,與全球165個國家(地區)貿易往來頻繁,“2023年,全市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371.1億元,創歷史新高。”北海市商務局外貿科科長吳偉對記者說。 近年來,北海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提升“軟實力”和“硬實力”,不斷放大疊加效應,積極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如今,北海的營商環境成為金字招牌,以“軟實力”增強了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讓投資者心向往之。 2023年,北海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149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96%。 “北海營商環境建設經歷了從1.0到6.0版本的迭代升級,當前正在推進的6.0版本,重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北海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何如青說。 在“硬實力”方面,北海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快對外大通道、綜合交通運輸主骨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向海交通樞紐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 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合湛鐵路,是連接東西部地區的重要鐵路干線,也是北海交通建設蓄力已久的重磅項目。 如今,項目已進入開工倒計時。 “合湛鐵路將推動北海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北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李斌施說起未來的交通發展很振奮,“鐵路建成后,將構建起更為立體的交通運輸體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北海的發展優勢將更加凸顯。” 被譽為“北海最美濱海大道”的廉州灣大道總長55公里,項目總投資75億元,正在如火如荼推進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連接北欽防沿海三市的交通要道、產業通道、景觀大道。 港口方面,北海也在緊鑼密鼓部署,即將開工建設20萬噸級航道及泊位。 新興產業是拉動一座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北海已作了前瞻性布局,為進一步開放發展積攢更多可能。 走向深海,裝備先行。 9月18日,位于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內的華電藍水項目建設現場,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海工重器帶來的震撼:一臺國內風電行業最大的龍門吊巍然聳立發運場上,趕著交付首批訂單——發往海南儋州的8套吸力筒導管架。 華電藍水海洋能源裝備制造項目的引進,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能源及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空白。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大型海洋油氣平臺和海洋風電裝備門類最齊全、年產量最大的生產基地。 “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今年5月實現試投產,目前企業生產的海上風電裝備占到全國市場的35%。”該項目副總經理竇建軍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北海市市長李莉介紹,金風科技、中車裝備、藍水海工、天順風能等強優企業相繼落地北海,北海正加快打造千億級風電零碳產業集群,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已成為加快北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搶占新賽道,北海還瞄準了以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并引進聯合飛機、銀河無人機等項目。今年9月23日,全國首個海上無人機研發生產試飛中心落戶北海。 …… “北海這40年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北海成為了全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也可以看出國家當時做出這樣的決策是極具戰略眼光的。北海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所以這些年來我們都緊緊抓住改革開放這個‘牛鼻子’毫不松懈。”蔡錦軍表示,要抓住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爭取把北海建設得更好,建設得更美。 40年前的北海,承擔著作為大西南出海口的重要使命,踏上新程;今日的北海,當好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與窗口,重擔在肩。 北海,你別無選擇!唯有向海圖強、開放發展! 掠過海面的風,卷起千層浪。陳林操控的無人機越飛越高,鏡頭下的北海,猶如一艘起錨揚帆的巨輪,“北海,我相信你一定會乘風破浪,加速前行!” 視頻制作:陽繼樂 視頻素材來源:北海市融媒體中心 (調研組成員:記者 徐波 陳仕平 吳麗萍 覃鴻圖 羅俠 徐順東 陳強 見習記者 蔣璐陽) 鼓點丨破局開路在“當下” 李正 1984年,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北海面臨抉擇:當下怎么干?路,總會闖出來。 上世紀90年代,面對經濟轉型陣痛,北海人在思考:當下怎么辦?招,總能找出來。 破局開路,就在“當下”。 一個一個“當下”走過來,串起歷史。1984年至今,北海以廣西最小的市域面積,創造了廣西第二大規上工業增加值、第三大規上工業總產值,成功甩掉了“無產業支撐”的帽子,坐穩了廣西電子信息產業頭把交椅。其間,有太多的“當下”需要把握。 北海,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圖強,乘著改革開放之風揚帆遠航。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40年來,北海以改革破局,以開放開路,以做好“當下”通未來;新的“當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成為北海、全區乃至全國的重大課題。 一個一個“當下”走向前,成就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廣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間,多少“當下”值得人們銘記。向前進發,無數個“當下”正考驗著我們。 越是志存高遠,越要謀準“當下”的事;越想行穩致遠,越須走好“當下”的路。 全區上下,當下最需要做的是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上銳意進取,加快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過了一山再喜登一峰,跨過一溝再歡越一壑。多年以后再回首,曾經的每一個“當下”,都記錄著我們是否不負使命、不負歷史、不負人民。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