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日本伊人色综合网,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合輯丨又是一年秋冬季 在廣西等鳥來

2024年10月29日 08:37 來源:廣西云-南國早報 編輯:吳曉雨

新聞眼廣西又迎來一年秋冬季,候鳥也如約翩然而至。它們或在此短暫停歇,或在此越冬,享受著廣西這片溫暖濕潤的樂土。為了保護這些候鳥,廣西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了對候鳥遷徙通道的監測和保護,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監測站和救助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保護體系。保護候鳥,人人有責。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候鳥遷徙問題,為候鳥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遷徙環境。

猛禽競空 萬翼翱翔

北海冠頭嶺近一個月監測到超8000只過境猛禽

記者 彭慶

10月,秋風漸起,北海冠頭嶺再現猛禽遷徙盛況。高峰時段,數百只猛禽匯聚在天空形成“鷹河”,或盤旋飛舞,或列隊滑翔,場面盛大壯觀。記者獲悉,截至10月27日晚,今年冠頭嶺共監測到逾8000只猛禽過境,數量呈逐年穩定趨勢。

黑鳶。戴澤昊 攝

鳳頭蜂鷹。陳染 攝

監測員在林間觀察棲息冠頭嶺的猛禽。記者 彭慶 攝

位于東亞—澳大利亞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北海冠頭嶺,是我國大陸東部秋季遷徙路上大部分猛禽的必經之路,也是廣西唯一的猛禽持續監測點。今年9月25日,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中文簡稱美境自然)先后組織18名專業監測員和301人次公眾監測員來到冠頭嶺上,開始一年一度的猛禽遷徙監測工作。

截至10月27日晚,冠頭嶺共記錄到25種超8000只過境猛禽,其中灰臉鵟(kuáng)鷹依然是主力軍,其次是鳳頭蜂鷹、普通鵟和日本松雀鷹。

點擊閱讀全文


生態趕海 給鳥兒留下口糧

記者 張文卉 彭慶

每到節假日,大量的游客擁向海灘。趕海拾貝,把灘涂上的螃蟹小蝦裝進小桶,這對于游客來說只是娛樂,但對于鳥兒們,很可能意味著失去口糧。從2023年開始,美境自然(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在北海下村向游客們傳遞生態趕海的理念,鼓勵“多觀察,不打擾,不傷害,不帶走”,為長途跋涉遷徙停留在灘涂上的鳥兒留下口糧。

將捕獲的海洋生物放生。記者 彭慶 攝

趕海活動對在此覓食的鳥類有多大影響?真的會搶走鳥類的食物嗎?2023年,美境自然組織志愿者完成名為“白虎頭—下村—金海灣趕海游客對以鱟為代表的底棲生物影響”的快速調查。結果顯示,一些游客不僅會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國鱟、圓尾蝎鱟帶上岸,那些未達到可食用規格的貝類幼體和不具備食用價值的底棲生物也會被無差別捕捉。這種大量、無約束、盡捕式的不當趕海方式可能導致生物大量減少,對灘涂生境以及在此覓食的鳥類造成威脅。

點擊閱讀全文


與鷺為鄰 村民們溫情守護

南寧市邕寧區華聯村打造“舒適家園”,吸引上千只鷺鳥來安家

記者 梁雅佳

在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華聯村上威坡的一片竹林里,成群的鷺鳥時而覓食、時而嬉戲,與翠綠的竹林交相輝映。前來安家的鷺鳥數量發展到了上千只,這得益于村民不驅趕、不傷害,以及當地林長制、湖長制的落實。10月19日,記者走進上威坡,了解村民與鷺鳥的故事。

在華聯村上威坡的一片竹林處,鷺鳥每年都會飛來這里覓食、棲息。覃捷 攝

金秋時節,最后一批幼鳥已學會飛行,隨成年鷺鳥遷徙,只有零星幾只還徘徊在上威坡竹林及果林處覓食。

當天上午,56歲的村支書兼護林員龔小培來到上威坡,進入竹林巡邏。他一邊清理路面枯枝,一邊查看有無落下的幼鳥,敏銳地觀察著竹林的動靜。“今年這批鷺鳥有上千只,它們在4月來,又在9月底飛走。”他介紹,日常他還需挨家挨戶到村民家進行宣傳,號召大家不要亂砍亂伐,愛護生態環境。

點擊閱讀全文


生態保護顯成效 珍稀鳥類頻造訪

記者 張文卉 通訊員 蔣林林 李榮霞

據調查,目前廣西共有遷徙候鳥約400種,候鳥遷徙通道區主要有桂林、柳州、欽州、防城港和北海等設區市的34個縣(市、區),有4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近年來,廣西以重點流域、海灣、濕地為突破口,實施一系列保護修復工程,同時在候鳥遷飛停歇重要區域開展宣傳、巡護等護飛活動,每年候鳥遷徙的季節,八桂大地都會迎來大量珍稀鳥類駐足、棲息。

在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域沙洲上首次監測記錄到廣西罕見的鳥類——白腰燕鷗。蔣愛伍 攝

截至目前,廣西已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23個,形成了較為完善合理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這些保護區覆蓋了廣西的主要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安全的庇護所。

戴著黃色足旗環志的灰尾漂鷸(黃框中)。莫深杰 攝

隨著生態環境的優化與候鳥保護工作的深化,廣西候鳥遷徙通道逐漸擴大,珍稀鳥類不斷增多。目前廣西記錄有分布的鳥類達757種,每年從廣西上空飛過的候鳥約有400種。中華秋沙鴨、海南鳽、青頭潛鴨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八桂大地停留棲息。廣西已成為生態走廊和“候鳥天堂”。

點擊閱讀全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