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qū)域 > 北海 > 正文 |
越來越多人加入“鳥圈”,北海掀起愛鳥、護鳥熱潮 (3) |
2024年10月21日 13:06 來源:北海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方曉淦 編輯:劉曉彤 |
鳥多:罕見鳥種不斷增加 北海的鳥種非常豐富,包括多種候鳥和本地鳥類,但鳥類攝影愛好者楊興斌卻對水鳥“情有獨鐘”。 1994年,楊興斌因工作調動來到北海定居。喜歡攝影的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四處旅游,從人物到風景,從大河山川到文物古董,都是他的拍攝對象。2017年,他第一次接觸鳥類攝影后如同開啟“新世界”,從此便將拍攝目光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 楊興斌在拍攝鳥類。記者 方曉淦 攝 從銀灘鎮(zhèn)白虎頭村、福成鎮(zhèn)竹林村,到合浦縣西場鎮(zhèn)……大到綿延海灘,小到村落河邊,過去7年多時間里,楊興斌扛著三腳架、長焦鏡頭和相機,沿著北海的海岸線一路尋訪、一路拍攝,從常見的鐵嘴沙鸻、環(huán)頸鸻,到珍稀物種勺嘴鷸、半蹼鷸,他記錄鳥兒們一個個靈動的身影,也見證了北海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不斷提升。 銀灘鎮(zhèn)下村迎來大批遷徙水鳥。楊興斌 攝 作為經常到野外拍攝鳥類的鳥類愛好者,楊興斌發(fā)現,近年來觀測、拍攝到的水鳥種類變多了,這與水鳥棲息地及周邊的盜獵現象大幅減少有著密切關系,其中讓他感慨最深的,是海城區(qū)紅坎村的變化。 紅坎村曾是盜獵鳥網較多的區(qū)域,以前此處雖有部分水鳥前來覓食,但鳥種比較單一。近年來,北海林業(yè)、森林執(zhí)法部門在多次護鳥行動中,將紅坎村列為重點巡查整治區(qū)域之一,開展拆鳥網、毀陷阱等工作,并向周邊群眾發(fā)放愛鳥護鳥宣傳資料,不斷提升群眾愛鳥護鳥意識。 在紅坎村拍攝到的黃胸鹀。楊興斌 攝 “棲息地安全度提高了,水鳥自然會接踵而來。近幾年,我和其他拍鳥愛好者在紅坎村拍到的鳥類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白鷺、池鷺、黑翅長腳鷸、青腳濱鷸,還有藍翡翠、白胸翡翠、蟻幾種較少見的鳥,國家一級動物、極危物種黃胸鹀也會在遷徙季到此停留覓食一段時間,然后繼續(xù)南遷,黑翅鳶、紅隼等猛禽也成為紅坎村的‘常客’。”楊興斌說,他相信,隨著北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不斷深入,北海將涌現出更多“紅坎村”,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樂土。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