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賀州 > 正文 |
剛柔并濟守好「飯碗田」——看賀州如何推動耕地保護工作 |
2024年09月14日 14:16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駱怡 夏曉云 陳明楷 通訊員 邱洪婷 陳智超 滕慧敏 卓霖 編輯:潘曉明 |
新聞眼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沒有耕地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 視頻攝制:記者 駱怡 夏曉云 實習生 陳智超 滕慧敏 卓霖 巡田護田嚴控耕地流出 白露過后,秋日晴空,兩個月前種下的晚稻已開始破口抽穗。 9月11日,記者來到賀州市平桂區沙田鎮龍井村,在龍井片區狗屎凈與龍凹洞交界一帶,看到了正在執行巡田任務的村黨總支書記張啟寧。 “別看眼前這片晚稻現在長得壯壯的,去年的這個時候,這塊土地因為蟲害差點撂荒。”張啟寧說起巡田護田的歷程,頓有感觸。當他們發現疑似有這類情況發生的地塊,就立即通過工作系統,將現場圖片等數據上傳。 “通過手機移動端,我們每一次的巡田工作都會形成軌跡、圖像等數據記錄傳至后臺。”張啟寧邊說邊打開手機里的“田長巡管”App,向記者演示。 今年,賀州市在耕地保護工作中,嚴格控制耕地流出,利用高清遙感影像、日常巡田等措施,發現了一批歷年存望疑似流出的耕地,并將地塊圖斑逐一核實,分類建立臺賬,有序推進整改恢復工作,使耕地流出在源頭上得到遏制。 賀州晚稻已進入抽穗期,圖為平桂區沙田鎮。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夏曉云 攝 目前,龍井片區的田地約有1500畝,共分為兩個網格。按田長制工作要求,每個網格配備2名網格員,網格員一周巡田1次。像張啟寧這樣的村級田長每個月至少進行2次巡田工作。 在平桂區沙田鎮馬峰村,機械正在對已清理好的土地進行平整,為下一步對土地的耕種使用作準備。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夏曉云 攝 沙田鎮副鎮長葉濤告訴記者,對于有可能撂荒的土地,除了田長和網格員們主動入戶做動員工作外,該鎮還積極調動政府資源,安排機械和人工幫助農戶清理修整田地、疏通水渠等。 平桂區沙田鎮馬峰村,工人正在清理土地的桉樹頭。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夏曉云 攝 記者從鄉間田地回到賀州市自然資源局,走進測繪室,清脆的鼠標點擊音與鍵盤打字聲交織疊加、不絕于耳,技術員們正盯著電腦屏幕,仔細地查看屏幕上所顯示的圖斑。 “數據系統主要根據高清遙感影像的數據進行區分判斷。”賀州市自然資源測繪地理信息規劃院技術員賴紹康介紹,高清連感影像的圖像雖然底色一樣,但地類有別,如以“0101”為編號的地塊就屬于水田。 “你看,這塊本應是水田的圖斑影像上多了很多樹木的紋理,像這一塊我們就列為疑似流出耕地。”賴紹康說,技術員在發現疑似流出耕地圖斑后,會在系統上進行切割,并將圖斑數據通過云端反映給相對應的網格員,網格員就會根據手機 APP上收到的圖斑影像信息,及時到現場進行核實、拍照取證回傳。 “當我們在系統上收到網格員反饋的現場照片后,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重新判斷地類,最后再進行數據的變更確認。”賴紹康說。 目前,賀州市共整改恢復耕地3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2.62萬畝。 整治果園 增加耕地流入 山谷中那一片土地,就像黃開瑞心里懸著的那塊大石頭。 9月12日,在鐘山縣清塘鎮河東村油榨洞小組,河東村黨支部書記黃開瑞騎著電動車,像往日一樣去巡田。遠處峰巒疊嶂,眼前這片蒼翠的土地,種滿了紅薯,藤蔓茂盛得像一片密林。 鐘山縣清塘鎮河東村。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駱怡 攝 “這片土地約有60畝,涉及到110多戶村民,原先承包出去種砂糖橘。今年,我們將土地收回來,改種糧食作物。”黃開瑞告訴記者。 這幾年,由于柑橘黃龍病等原因的影響,油榨洞的砂糖橘果園“失管”了,地里雜草叢生。農民把土地看做命根子,這樣的情形,實在難以接受。 一時沒有什么好的辦法,黃開瑞心里也堵得慌。 今年,在耕地保護工作中,賀州市通過整治黃龍病果園恢復耕地、有序退出歷年流向桉樹等林木地塊、利用高清影像識別群眾自主恢復耕地等5項措施,不斷增加耕地流入。 圖為鐘山縣清塘鎮耕種地航拍圖。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駱怡 攝 油榨洞小組這80畝土地,就是由黃龍病果園恢復成耕地的。“去年11月,我們發現了這片失管果園后,就立刻識別匯總,并第一時間在村里召開群眾會議。”清塘鎮副鎮長陳柯說。 那天的群眾代表會議,油榨洞村民超半數到場。在外務工的,村干部通過電話征求意見。據村民反映,現場人員的意見十分統一,并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河東村人多地少,長期以來,村民大多外出務工,村里的土地就流轉出去發展產業。在那片果園里,村民何應榜有3分地。他說,現在看來,戶均面積那么少,租地種植果樹,大家獲利有限,還不如種回糧食。 達成一致意見后,鎮干部帶領群眾對果園進行整治,清理掉果樹,由鎮政府對外招商。今年5月,一名種植大戶承包該片土地。7月,80畝紅薯全部種植完畢。黃開瑞心里懸著的石頭,也徹底放下。 清塘鎮副鎮長陳柯告訴記者,通過加強耕地保護政策的宣傳,今年僅清塘鎮就清理果樹、桉樹面積5000多畝,引進種植大戶發展糧食種植近3000畝,自治區審核通過恢復耕地2500多畝。 圖為今年3月29日鐘山縣鐘山鎮楊巖村百畝淮山基地的工人們正在進行復土作業。通訊員 梁娟 攝 圖為今年4月8日在鐘山縣回龍鎮龍島村農戶們正緊鑼密鼓進行人工插秧。通訊員 梁娟 攝 “農作物成長后,我們到國土云平臺自行舉證,然后再報上級單位,由上級派技術人員下來取證,等自治區及國家相關部門審核通過以后,耕地的恢復工作就完成了。”賀州市田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劉萬強介紹,在增加耕地流入過程中,賀州并非簡單地一刀切,而是根據實際,留住那些沒有失管,且仍然產生經濟效益的果園,切實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今年以來,賀州共整改恢復耕地5.81萬畝。目前,全市實有耕地保有量面積181.47萬畝,比保護任務多出9.1萬畝。 從嚴執法 提高群眾意識 “今年6月底,我們在北津村開展違法占用耕地拆除現場觀摩會,邀請鎮村干部及群眾到違法占用耕地現場,親眼見證違法亂占耕地建房、亂搭亂建行為被依法拆除的全過程。”9月13日,八步區信都鎮副鎮長李鎮源告訴記者。 今年3月,賀州率先在全區召開耕地保護工作部署會。通訊員 邱洪婷 攝 這是一處亂占耕地建設的房屋地基,現場拆除過程中,工作人員同時向群眾宣傳耕地保護的政策。這種“零距離”的視覺沖擊,比單純的進村入戶宣傳,效果好很多。 “開展耕地保護和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要抓得早,發現一宗就要拆除一宗。下一步,我們利用各村網格,組織網格員對亂占耕地進行巡查,并做好相關建房手續宣傳。”李鎮源說。 在耕地保護工作中,賀州市從嚴執法,通過開展違法占用耕地拆除現場會、定期通報違法占地案例,大大提高了群眾保護耕地的主動性。截至9月10日,該市已開展這類現場觀摩會20余場,參加人數近1000人次。 “我們開展的這種‘面對面’的執法展示,不僅讓群眾深刻認識到違法占地的嚴重后果,也激發了他們自覺保護耕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賀州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孝清說。 另外,賀州市還堅持定期通報違法占用耕地案例,對各類違法用地行為進行公開曝光,案例涵蓋了交通、農業、城建等多個領域。案例的定期通報,展示了賀州市對違法用地行為的零容忍態度,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在定期通報典型案例的同時,賀州市組織人員入戶宣傳,不斷提高群眾的耕地保護意識,從源頭上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違法行為。 “我們還充分利用節假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契機,通過掛橫幅、貼公告、發宣傳單、村廣播、群發信息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地開展耕地保護宣傳攻勢。”賀州市自然資源局執法監察科負責人陳序裕介紹。 強有力的執法和宣傳舉措,使賀州市違法占用耕地面積和比例保持均在低位運行。目前,該市違法占用耕地比例為2.12%。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