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中國糧倉 | 內蒙古:小土豆撐起百億大產業 “金豆豆”助農民增收致富 |
2021年09月26日 20:45 來源:央視網 編輯:潘曉明 |
央視網消息:有著“中國馬鈴薯之都”美譽的烏蘭察布位于陰山山脈,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土豆的黃金種植帶,產量占到內蒙古自治區的將近一半。這兩天,烏蘭察布的察右后旗迎來了土豆豐收。 記者 袁藝:大家看我手里的土豆跟平時看到的是不是不太一樣?它的皮是紅色的,它的名字叫“后旗紅”,我們所在的察右后旗境內有烏蘭哈達火山,而這些土豆就是生長在火山腳下,這些土豆可以說是“喝”著火山巖漿礦泉水,“享受”著北緯41°的充足日照長大的。 記者 袁藝:土豆味道確實不錯。現在這里的土豆已經進入了收獲期,收土豆也是很有學問。土豆皮薄、容易被刮壞,所以都是由人工進行分揀。這些袋子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你看這個大姐的袋子是白色的,這里面土豆的個頭還挺大。 農戶:一般都是三兩以上的。 記者 袁藝:像這種個頭小一點的(土豆)就會放入黃色袋子中。 記者 袁藝:一天能收多少? 農戶:200多袋。 記者 袁藝:這片地里收土豆是靠團結協作拼手速,而一路之隔則是另一番收獲景象。在這片近700畝地里種的土豆主要用于淀粉加工,這臺正在作業的聯合收割機從翻土到抖土再到裝袋一氣呵成,遠遠看去這個大家伙好像有點笨重,但是從機器上的一個拍攝視角我們看到,土豆在傳送帶上飛速旋轉,它的效率可以達到每小時5畝地。 種薯雖然個頭小,但它承擔的任務是最重的,一顆能賣3到5毛錢,因為它決定著土豆的產量。 除了深耕種薯,延長產業鏈可以讓土豆身價倍增。這邊都是用土豆加工的產品,有薯片,還有環保的一次性餐盒。目前,內蒙古馬鈴薯全產業鏈總價值130億元,可以說“小土豆”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