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光明日報關注|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
2021年09月14日 09:5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珍珍 編輯:潘曉明 |
9月14日,光明日報16版刊發文章《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全文如下—— 版面截圖 9月10日至13日,以“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 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行。習近平主席在向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所致賀信中指出,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年來,雙方全方位合作不斷深化,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成為亞太區域最具活力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雙方攜手抗疫、共克時艱,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精神。 今年既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周年,東盟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進區域,以東博會作為重要平臺,在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產業園區建設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2013年,中國提出愿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東盟具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雙方經貿紐帶不斷增強、自貿區建設持續升級、產業鏈深度融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為區域發展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共同推進開放合作戰略對接。長期以來,東博會緊扣雙方關系發展進程,有效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經濟發展戰略對接。今年上半年,雙方貿易同比增長38.2%,繼續呈現強勁增長勢頭。隨著去年1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東博會的平臺功能從服務“10+1”合作向服務RCEP和“一帶一路”拓展,推動形成更高水平、更大范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助推“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樹立了區域合作的成功典范,為11國20多億人民帶來福祉。事實證明,用足、用好東博會平臺,將為中國—東盟乃至東亞地區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將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揮助推作用。 共同推動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在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變局相互交織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均面臨著促進產業鏈優化升級的重要任務。面對疫情挑戰,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維護開放合作環境,今年東博會上召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發展論壇,探討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正是這一任務的體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中國—東盟充分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分工體系,加大在產業領域的合作力度。目前,雙方在產業合作方面主要集中于農業、紡織服裝、數字經濟、裝備制造等領域,通過中馬“兩國雙園”合作等形式推動產業項目落地,引導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在園區內設立研發中心、制造基地等。以東盟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對于打造更加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據中方統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雙方之間90%以上貨物可享受零關稅待遇,中國自東盟享惠進口占全部享惠進口的一半左右。疫情發生以來,雙方攜手抗疫、共克時艱,彰顯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韌性與活力,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精神。另一方面,中國—東盟積極開展減貧交流與合作,有效推動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積極推進與東盟經貿關系深入發展,進一步加強抗疫合作,共同推動RCEP協定落地生效,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推動RCEP早日生效實施,助力中國—東盟共建“一帶一路”。以RCEP簽署為契機,推動中國-東盟在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產業等方面的合作。整合亞太地區已有的商品市場和原材料市場,促進區域內產業鏈的分工與合作,降低貿易成本。增強RCEP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協同性,發揮RCEP在國際經貿規則方面的優勢作用,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思路借鑒。 深化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以數字經濟發展為重要契機,進一步推進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建設,借力東博會平臺,推動中國—東盟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政務、數字產業等方面的對接與合作,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科技在抗疫防疫領域的運用,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強化對數字規則的治理能力。推進中國-東盟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絲綢之路和創新絲綢之路,不斷提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韌性和活力。 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使參與各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真正受益,明確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是產業鏈上關鍵的一環,成為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使參與各方在國際重大問題、人類生存發展重要議題的思考、探索和行動上有共識。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抗擊疫情和發展經濟,要支持彼此抗疫努力,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經驗,在疫苗聯合研發、合作生產、標準互認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使參與各方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以務實行動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 (作者:王珍珍,系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