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提升經貿合作 促進共同繁榮——廣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七屆東博會、峰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致辭精神(二) |
2021年09月06日 13:14 來源: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 作者:周紅梅 編輯:潘曉明 |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致辭中倡議:“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蘇。”提升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不僅是順應雙方關系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疫情之下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蘇的當務之急。 近一年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致辭精神,深耕與東盟的經貿合作,促進雙邊貿易投資穩定增長,推動與東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發展,構建廣西面向東盟乃至全球經貿合作大通道,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 位于馬來西亞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一期基礎設施全面完成,二期已啟動建設,逐步形成以鋼鐵、輪胎、鋁型材等為主的產業集群。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搭平臺優服務,促貿易投資新合作 今年4月,中國—東盟經貿中心正式掛牌運營,馬上成為各大企業和機構爭相合作的“香餑餑”。目前,中心已吸引30多家中國與東盟國家商協會、知名企業以及國際機構等入駐。 作為面向東盟經貿合作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中國—東盟經貿中心廣受關注的背后,是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投資持續增長帶來的巨大商機。數據顯示,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廣西與東盟貿易仍實現正增長,今年1—7月,廣西對東盟進出口1672.7億元,同比增長34%,占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0%。 投資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廣西對東盟國家(非金融類)中方協議投資額75.32億美元,占廣西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總額59.8%;東盟國家累計在廣西投資企業共728家,合同外資額72.3億美元。 ——搭平臺、建機制,助推貿易投資更暢通。 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已成功舉辦17屆,“南寧渠道”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持續賦能;連續舉辦11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成為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廣西與越南邊境四省黨委書記新春會晤形成常態化溝通機制;廣西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與東盟的機制化合作日益深化。 ——新模式、新業態,經貿合作積能蓄勢活力足。 我區先后出臺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開展“百企入邊”行動等政策方案,大力開展“千企開拓”外貿強基礎工程,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和外貿綜合服務等外貿新業態,全力擴大與東盟貿易投資合作。 邊境產業經濟帶快速繁榮。2015年以來,廣西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始終排全國第一位,占全國份額比重超過40%。先后引進落地加工企業107家,預計年產值可超200億元。 ——優服務、強保障,護航經貿合作“加速跑”。 服務面向東盟開放,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中國—東盟經貿中心掛牌運營,中國—東盟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加快推進。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桂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 面向東盟跨境金融合作機制再突破。開展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擴寬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渠道;創新發展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等東盟國家貨幣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創新人民幣對越南盾資金清算模式;設立互市貿易服務中心,上線“口岸貿易結算信息服務平臺”。 構建跨境“三鏈”,促融合發展新提升 從去年7月選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到今年2月正式試產成功,新加坡GLYKEN集團快速落戶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看中的是這里擁有完整的燕窩跨境產業鏈。 “這里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成熟,‘兩國雙園’戰略地位突出,有利于連接東盟市場和大中華市場。”該集團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燕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余的汮介紹說。 近年來,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自貿試驗區等重大戰略平臺建設取得突破,廣西對東盟國家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加快,雙方經貿合作全面升級。 今年7月,為積極推動與東盟“三鏈”融合發展,廣西制定出臺《關于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實施意見》,重點打造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中藥材加工、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東盟特色產業加工等5條跨境產業鏈,推動廣西自貿試驗區主導產業深度融入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南寧市大力發展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打造陸海新通道跨境物流核心樞紐和中國—東盟多式聯運中心。欽州市依托中馬欽州產業園,初步形成中國—東盟燕窩跨境產業鏈。崇左市聚力發展沿邊產業經濟帶,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廣西+轉移越南”跨境布局生產。 跨境產業園區合作全面推進,推動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目前,廣西參與建設的國際合作園區達20多個,覆蓋東盟10國。 馬中關丹產業園已開發8平方公里,總投資14億美元的350萬噸聯合鋼鐵項目全面投產,逐步形成以鋼鐵、輪胎、鋁型材等為主的產業集群。文萊—廣西經濟走廊成為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已初步形成“一滴油(煉油)”+“一根絲(錦綸)”上下游化工化纖新產品跨境產業鏈。 優化通關環境,促經貿往來更便利 近日,云南楚雄一家公司從欽州港口岸進口一批貨值300萬元的緬甸海產品,憑借緬甸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獲減免10萬余元進口關稅。 隨著中國—東盟區域經濟融合日益加深,中國—東盟自貿區已實現雙方90%以上的貨物可享受零關稅待遇。自貿區如同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核心支點,撬動著區域經濟發展合作的更多可能。 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19年我區啟動實施邊境口岸建設驗收三年行動計劃,安排口岸建設補助資金5.26億元,促進口岸開放新提升。據統計,2020年,全區口岸進出口貨運量1.4億噸,同比增長13.4%。 持續提升口岸通關時效。南寧海關推行“兩步申報”“提前申報”模式,在陸路口岸全面推廣“提前申報、卡口驗放”,實施進境糧食“兩段準入”檢疫監管作業改革,不斷提升通關無紙化作業水平,全面實施監管證件聯網核查,持續壓縮貨物在口岸滯留時間。2020年,廣西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5.56小時,比全國平均水平快36.26小時,連續四個季度排名全國第一。 共繪新藍圖,再啟新征程。以“攜手共進,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再創新輝煌”為主題,“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經貿合作論壇”將于9月11日在南寧舉行,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開啟共同繁榮發展新篇章。 (數據來源:自治區商務廳)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