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夕,記者來到試開園不久的山東青島平度市田莊鎮劉謙初紅色文化園,只見磚紅色的展館大氣莊嚴,與灰磚白墻的劉謙初故居遙相呼應。文化園綜合運用了浮雕、場景、影像等形式,生動呈現了劉謙初烈士“我欲我身濟天下,我以我血薦中華”的革命精神。
劉謙初,原名劉德元,1897年出生于平度一個農民家庭,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1931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濟南,年僅34歲。
為緬懷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平度市以劉謙初故居為依托,投資2238萬元,建設了占地6600平方米的劉謙初紅色文化園。其中主體展館主要分為東萊勵志濟天下、救國救民求真理、碧血丹心鑄忠魂、薪火相傳映千秋等四個部分,集中展現劉謙初革命的一生。
從原來僅有5張照片到建成一座展館,從著作、遺物分布在全國各地到集中展示,這是一支紅色文化志愿者團隊歷時兩年多,沿著烈士足跡追尋的“長征”。“我們先后出行20多次,走訪了14個省區240多個大小城市的400多個采訪拍攝點,行程3.8萬公里。”志愿者團隊成員之一的退休教師、平度市機關工委校外宣講指導團副團長孫建業說。
據介紹,平度市紅色文化志愿者團隊先后赴北京大學檔案館翻拍劉謙初擔任副主編的理論刊物《血路》、劉謙初發表在《燕大周刊》上的文章……外拍照片6000多張,展館所用800多張,根據歷史節點、歷史事件邀請美術教師創作與劉謙初革命一生相關的素描、油畫作品40多張。
“到北京大學檔案館采拍時,意外發現了劉謙初發表在《血路》上的演講稿。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正式發表的原文。”回憶起2019年6月的那次采拍,孫建業十分激動,“這為布展工作找到了一件極為有價值的史料。”
“我們還匯總整理了劉謙初在不同時期、不同刊物上的所有詩詞,并邀請全國百名書法家進行書法創作,一部分還通過磚雕的形式在展館進行了呈獻。”紅色文化志愿者馬志勇說。
在劉謙初紅色文化園內,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青年學生一撥接一撥。平度市委黨校還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第一時間將“微黨課”搬進了紅色文化園內。
“通過參觀、聽講解,感覺自己上了一堂非常有啟發教育意義的黨課,‘忠誠、擔當、堅守、情懷’,這是我在劉謙初烈士身上感受到的革命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就是要繼承其革命遺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滾燙的基層一線以人民為中心,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平度市李園街道管區干部李修龍在結束參觀時對記者說。
“劉謙初故居是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園的建設成為全市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及紅色旅游的重要載體。”平度市田莊鎮黨委書記張宗廣說,下一步,將打造集教育、活動、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設施——謙初教育學院,為紅色旅游基地的整體形成提供基礎支撐。
近幾年來,平度市大力發展紅色教育及紅色旅游事業,先后保護和開發了劉謙初故居、三合山戰役紀念館、大澤山抗日戰爭紀念館、“高平路上五虎將”抗日紀念館等多個革命歷史文化遺址,逐步形成了濃厚的紅色教育及紅色旅游氛圍。(記者 劉艷杰 本報通訊員 張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