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3月20日電 題:黃土地里刨“黃金” 輪作種出新希望——陜西寶雞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彤、都紅剛
農歷二月剛過,正是關中平原風和日麗、雨水微潤時節。當記者來到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虢王鎮九家莊村時,已經擺脫貧困的幾十名職業農民,正在這里的羊肚菌農業園里,忙得不亦樂乎。
因為海拔適中,土層深厚,九家莊村一直都是薯類作物的優生區,享譽海內外的“虢王紅薯”,更是有著“皮紅條長干綿、無筋無絲香甜”的美名,天然、綠色、無公害的優質紅薯,讓外界知曉了虢王,也讓九家莊因“薯”而富。
一個偶然的機會,九家莊村民謝衛東在地里扒拉野菜時,找到了一顆天然生長的野生羊肚菌。“這種珍稀食藥兩用真菌,《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它對生長條件要求極為苛刻:不僅土質不能受污染,水分、空氣、濕度等生長條件也要合適,沒有外界侵擾。能在村里的土地里挖出野生菌種,說明九家莊有可能適合羊肚菌種植。”謝衛東說。
在精心將這顆“獨苗”小心翼翼地刨出并第一時間送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后,謝衛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七年的時間過去,經過一輪輪的病菌消殺、植株分離、新苗培育及生長測試后,2020年11月,九家莊750畝的農業園內,成功栽種了這顆野生羊肚菌的親本后代。
39歲的九家莊村民王利強說,這幾天就是羊肚菌的收獲時節,現在產業園里,到處都是附近幾個村在這里干活的農民,他們有的在大棚里忙著采收,有的在生產車間里進行分揀,有的則在烘干設備邊值守。“在這個產業園里務工,我的收入每月有3000元左右,目前,羊肚菌市場價格逐日走高:現在的收購價已經由正月底的每公斤1000元,漲到了1160元,外地的客商在村里翹首以盼,一個半掛貨車的干羊肚菌,價值就在300萬元以上!穩定的市場需求讓我們對這個產業的發展很有信心!”
謝衛東說,羊肚菌是一種無公害優質農特產品,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須栽培在無農藥殘留、無菌的土壤中,民間也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九家莊建起了這個羊肚菌產業示范園,每年紅薯收獲后,地里的殘渣等正是羊肚菌需要的肥料,而羊肚菌收獲后留下的菌根、爛菇等,也為紅薯的生長提供了養分。現在產業園內建起的標準化大棚超過了1000座,每畝產值超過了5萬元。這里真正成了農民的幸福園。”
虢王鎮黨委書記吳國良說,隨著這個產業園的建立,初步測算后,今年園區的純利潤將超過600萬元,帶動常年務工的農民超200人,通過與貧困戶建立起的利益聯結機制,園區每年收益的70%用來給剛剛脫貧的群眾進行分紅,加上他們的務工收入,保住脫貧成果在虢王鎮有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