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日本伊人色综合网,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拓展東融合作,打造樞紐門戶城市——梧州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梧州市長洲船閘。 本報記者 童 政攝

本報記者 童 政 周驍駿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陳自林

從營商環境到交通基礎設施,再到產業項目,廣西梧州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梧州市全面推進綜合交通項目建設,打通交通大動脈,構建東融大通道,為實施東融戰略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同時,創新招才引智制度和方法,更好發揮廣西東融樞紐門戶作用,助推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在產業方面,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要求,加速產業集聚,建設產業集群。

滔滔西江水,滾滾東融潮。廣西梧州市是西江黃金水道上的龍頭城市,廣西地表水的80%從這里匯集流向粵港澳大灣區。

站在90多米高的廣西西江船閘運營調度中心俯瞰,氣勢宏偉的長洲水利樞紐工程盡收眼底,一艘艘3000噸以上運裝砂石、水泥的大船列隊通過船閘,駛往粵港澳大灣區。去年長洲船閘過貨量增長34.2%,突破1億噸大關達到1.3億噸。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月、4月下跌了近40%。經過半年的努力,現在與去年同期持平。

從營商環境到交通基礎設施,再到產業項目,梧州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從一個項目到一個領域,再到一座城,梧州不斷深化拓展東融合作層次,全力打造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對標大灣區營商環境

在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廣西碧清源環保投資有限公司,記者剛下車就聞到陣陣花香。公司辦公樓頂上和四周都種滿了花草,雖是初冬,但是各種鮮花仍競相盛開。

“2013年,我們投資2億元在這里建廠,公司4年的產值從500萬元上升到5000萬元。而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政策支持下,公司產值從5000萬元到2.5億元只花了一年半時間。”公司總經理秦玉蘭告訴記者,2015年,公司總部落戶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

為解決企業用地問題,梧州市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出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工業用地“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限出讓”實施細則》,對工業用地實行差別化配置,累計向19個產業項目租賃土地約2000畝。與廣東肇慶市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直接落地政策接軌,企業與試驗區簽訂雙向承諾書后憑借回執即可開工建設。

梧州市通過“網上辦”“碼上辦”等措施打通“跨省通辦”技術層面的“腸梗阻”,在“一窗通辦”專區開設“跨省通辦”專窗,在政務服務24小時自助服務區新投用多臺智能審批一體機,助力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在萬秀區城東鎮黨群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這里專設了金融、企業服務窗口,由銀行派人駐點服務,重點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7月至今,已為企業融資5700萬元。

“黨群企服務中心,加了個‘企’字,這是借鑒廣東的做法。城東鎮是工業重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5家,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梧州高新區都坐落在鎮內,全鎮一半的力量都用在服務企業上。”城東鎮鎮長陳宏燕說。

城東鎮位于梧州市區東北部,東臨廣東省封開縣,是梧州市的東大門和東融橋頭堡。為了擴展為企業服務的新平臺,城東鎮打造了“11124工作法”。即通過一家企業建立一個信息庫、一個企業交流群、一個聯席機制,24小時為團隊企業不間斷服務。

打通東融大動脈

作為珠江干流的西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長洲船閘共有四線雙向單級船閘,單向通過能力1.36億噸,是世界內河單向通航能力最大的船閘群。去年,共有15萬多艘船舶過閘。隨著航道整治工程的完成,到明年西江能常年通行3000噸級船舶。

航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激活了梧州水運。今年1月至8月,梧州市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10%,增速全區第三;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411萬噸,全區排名第二,同比增長37.73%,增速全區第三;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5.3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3%,集裝箱吞吐量占全區集裝箱吞吐量的66.58%,繼續保持廣西內河港口集裝箱第一大港地位。

近年來,梧州市全面推進“水陸空”等交通項目建設,打通交通大動脈,構建東融大通道,為全市實施東融戰略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今年以來,梧州市交通運輸部門開展基礎設施補短板‘交通網’建設三年大會戰,列入自治區層面‘交通網’推進項目30項,總投資677億元。”梧州市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科科長盛辛辛說。

便捷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形成了一條條通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動脈,促使梧州市主動參與產業分工,與珠江—西江經濟帶沿線主要城市合作無縫對接。

如今,梧州到廣州乘坐動車僅需一個多小時。除了交通無縫對接外,人才的融合也成為梧州東融的重頭戲。

“東才西用。”梧州市委組織部人才二科科長劉德林說,只有主動融入新時代發展潮流,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落后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創新招才引智制度和方法,才能更好發揮廣西東融樞紐門戶作用,助推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為了讓人才自由流動,梧州市積極與廣東省肇慶、云浮兩市開展政務服務事項對接,打破地域、層級限制,先后與兩地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推動市場主體登記注冊、護士醫師執業證書核發、出生登記、就業失業登記、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公積金提取等近40項政務服務事項異地可辦。

通過舉辦西江經濟發展論壇等方式,梧州市與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在社會治安、城市治理、環境保護、醫療服務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其中與肇慶、云浮、茂名合作推動醫療惠民項目,實現35項醫療檢驗結果互認。

梧州市積極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溢出效應,2018年以來共引進高層次人才超300人,引進和培育大數據應用、機器人等16個創新創業項目和團隊,并與10多個智庫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落地各類人才項目20多個。

搭建東融合作平臺

從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南山公園最高點望去,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辦公大樓的造型就像一雙強壯的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辦公樓旁的一條小河上有座橋叫大園橋。兩省區以河為界,對面就是廣東省肇慶市。“2014年10月20日,粵桂就在大園橋啟動了試驗區的全面開發建設,這緊握著的雙手象征著廣西廣東兩省區的合作。”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管委會主任鄭兆武說。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要求,加速產業集聚,累計注冊企業472家,其中85%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高端裝備產業、食品醫藥產業四大產業集群。

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是梧州東融的一張名片。“為了全力東融,占地1000多畝的物流園已經破土動工,預計2023年建成,建成后將成為廣西最大的陶瓷產業物流園區,彌補梧州物流短板,運用物流大數據促進廣西陶瓷產業的發展,為廣西陶瓷產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奠定了基礎。”園區副主任韋長成說。目前,園區成功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佛山引進了蒙娜麗莎、歐神諾、海鷗住工3家上市陶瓷企業和瓷磚一線品牌陶瓷企業簡一大理石,4家企業總投資超過50億元。

據統計,去年梧州市新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項目209個,占項目總數55%,到位資金169.35億元,占新簽約項目到位資金54%。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